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4)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7569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边界望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欣赏诗歌,品味诗歌语言。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语言下浓烈的乡愁。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诗歌背景理解作者深沉在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 理解洛夫诗歌语言的魔力,体会洛夫运用修辞手法,独特的选词,意象等表达内心深刻的情感。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将学过现代诗,但要让学生真正能独立赏析诗歌语言: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精妙,词语的超常搭配,修辞的妙用,独特的意象选取,则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洛夫的这首边界望乡充分地展现其驾驭语言的超常能力,玩转语言的“魔法”,这对学生

2、来说正是品味语言的佳篇。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本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品味诗歌语言上,让学生通过教师示例,再根据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赏析诗歌语言。而这一课的情感学生是能够读出来的,只是要能更深入挖掘,高一点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望乡的地点和节气,知道这和一般思乡的诗歌还有所区别,这种思乡承载着历史原因,他是一种家国之思,有可望而不可即之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入一看到边界望乡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推知这是什么题材的诗歌?-乡愁乡愁是李白床前满地的月光,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满目的烟波浩渺,是余光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游子永恒的吟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余光中

3、并称为台湾双子星座的洛夫的这首边界望乡。二读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 读:三分诗词,七分读学生自读抽生配乐范读一男一女两学生分章节朗读(配乐)2. 在初步感知情感为乡愁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深入体会情感。(1) 你觉得标题加上“边界”两字有必要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是点明望乡地点,二则与课文原句“禁止越界”呼应,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咫尺天涯之痛。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却无法触摸你。(2) 作者在边界望乡是否有一个时间节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本语句“清明不远”,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也提到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了,为什么要提到清明?清明节作为一个寻根的节日,怎能不让

4、人思乡念亲“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补充:洛夫在1949年离开大陆,到1979年来到香港,已经有30年没有回过故土。思念本是一种痛,佳节思乡是痛上加痛,将逢佳节又在离故土最近的地方思乡而不得归,痛何如哉?三赏品析诗歌语言1.教师示范古人云:“悲歌以当泣,远望以当归”,回乡不得,满腹相思化作千言万语。文以载道,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品析洛夫用怎样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赏析前,我先来给大家做个示例:设问对比:哪句诗更具表现力?原诗: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译句: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映入眼帘,唤起我几多欣喜,几多哀愁。教师提示:这两句诗说的是

5、一个意思,为什么我们觉得原诗更有表现力?注意动词“撞”“飞”,体现了作者选词的功力。不久前学的古诗:“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也能为此句做个注解洛夫自已也谈到:诗人是“在一堆零碎的语言中,安排宇宙”。他的语言常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内涵。2.自主探究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每个小组任选一章节,就你们觉得有表现力的诗句进行探究(可从修辞选词意象选取的角度)教师提示:(体会不够处学生反复读原句)第一节:“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比喻,将乡愁比作风中散发,化无形为有形,让无形的乡愁变得有了形态,剪不断,理还乱。这种化虚为实的写愁的手法,古诗中多有运用,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手掌生汗”紧张第二节:(1)病得像凋残的杜鹃:比喻,写出自己孤独悲苦。“蹲”“咯血”,拟人,写出自己的形销神伤(2)“白鹭”,本象征自由,但“猛然”“折”,回不去的无奈。第三节:“鹧鸪”,叫声“行不得也么哥”,凄切,留住行人,唤起相思。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中闻鹧鸪”诗歌中“火音”是一种热切,“冒烟的啼声”:通感,听觉与视觉相通“你冷还是不冷”思乡的情绪在不同人身上的不同感觉而已,余光中觉得悲凉而洛夫却被鹧鸪的啼叫弄得热血沸腾。可说是洛夫的“神来之笔”。第四节:“当雨水把莽

7、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通感,“青色”视觉-“语言”听觉,雨润万物,春回大地,生动新鲜,这春的语言是在叫我回去吗?这不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另一种表达吗?“伸手可及”与故土距离之近,“抓回的是一掌冷雾”雾是虚幻,是冰冷,是满心的绝望。由梦想跌回现实。四席慕蓉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唱不尽的乡愁,诉不尽的乡思。边界望乡更是以它不俗的语言,运用新鲜的词语搭配,生动的修辞手法,古典的意象,在咏唱旧题时给人全新的感受。五 拓展练习在感受了洛夫语言的魔法后,你能运用修辞手法,精心选词,将上面句子改写得更生动新鲜吗?春天来了,江水微涨,微雨中夹着鸟的鸣叫,两岸的杨柳在微

8、风中摆动着无数枝条。示例:春天来了。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董华翱守望春天六拓展阅读1.床前明月光洛夫不是霜啊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之中旋成年轮在千百次的月落处只要一壶金门高粱一小碟豆子李白便把自己横在水上让心事从此渡去2.在课外收集你喜欢的洛夫的诗歌和同学交流。教学反思:朱自清说过:“文章意义的一半在声音里”,诗歌教学的课堂应该充斥着朗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品评诗歌的语言,挖掘言下之意。所以当学生对某句话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读不出所以然时,请他回归文字,通过诵读去体会,读是前提,理解是果。现代诗歌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真正走进词

9、作,完成鉴赏。这需要学生走进文字的细微处,探寻文字的意义,这堂课的重点也在于此。课堂其实是一种对话,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但不代表教师不能提问,不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当好引领者,点拨者,所以教师应合理设问,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如在学生自主探究品味语言前,教师进行一小段鉴赏示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洛夫语言的表现力,更是对他们自己鉴赏诗歌提供一种方向,使他们不盲目使力,学生有了方向,也会对任务更有兴趣,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天的课堂明显感觉学生愿意交流想法,也提出来很多自己细致品读后的感受,有的感受还是较为新颖的,不照搬资料,这让我感到欣慰。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与学生的对话碰撞中,共同成长。回看这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学生朗读还可以更深入,教师语言有时不够严谨,拓展训练在课堂上处理完,课堂就更完整。教学之路,当不断自勉。-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