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杜甫登岳阳楼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公元758年,春天,身处沦陷区的他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赏花也溅伤心之泪,闻鸟亦感惊心不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公元760年,夏天,在友人的帮助下,草堂甫成,看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老妻画棋,稚子垂纶,他也曾获得了片刻的安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
2、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公元763年,初闻官军胜利,他以为“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八年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他涕泪满衣裳,更是欣喜欲狂,有了放歌纵酒飞身回洛阳的狂想。这是他生平第一快诗。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唐代宗大历三年
3、(768),冬天,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孱弱的身体发出生命的慨叹。读诗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读诗二二一、二一二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受:置身诗境1、问题一: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分别有什
4、么样的特点,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进行分析。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涛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能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儿,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横流。3、展示成果品味:缘景明情1、从首联看,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如将“水”改
5、为“湖”好不好?2、颔联所写意境有什么特点?你能由此举出杜甫诗歌中类似的诗句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妙在何处?3、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颔联比,意境有何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回顾所学,再找几个类似的诗句。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品味:缘景明情类似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气势磅礴,宏伟奇丽景色特点:2、颔联所写意境有什么特点?你能由此举出杜甫诗歌中类似的诗句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妙在何处?“坼”:力量感,洞庭湖波涛
6、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1、湖抽象,显得概念化,而水更为形象生动地点明了登上岳阳楼之后所见洞庭湖的特点,为后两句写洞庭湖水埋下伏笔。3、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颔联比,意境有何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回顾所学,再找几个类似的诗句。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
7、“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效果: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开阔与狭窄对比,一纵一收,更能突显出诗人的凄凉落寞。类似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4、尾联,由个人推及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一见其身体孱弱,二见其虑及国事艰难的痛心,如一块巨石压在身上,不靠在栏杆上,难
8、以承受其痛。凭轩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品味:缘景明情杜甫一生都没有忘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如今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中的今和昔是一种虚实的对比,再看自己孤舟飘零,国家动荡不安,于是诗人倚定栏杆,涕泗横流。再次回顾首联,体会感情: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景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情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涕泗横流深化你的眼泪为谁而流?失败时的眼泪是悔恨,成功时的眼泪是喜悦,看到别人于危难之中而流泪,那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化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流;
9、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泪是为百姓一贫如洗、哀哀无助而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深化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在天地间,有一种最大的爱,他能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任何意识形态,成为永恒的温暖,成为永恒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