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A组 高频考点强化练(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题号考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讲,他强调:“为把这项急迫的任务完成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而且我真挚地希望还有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这说明丘吉尔()A主张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B认为欧洲联合是欧洲自己的事情C主张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D认为欧洲统一需要各国力量帮助【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据材料“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苏联是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
2、”,可知并未建立欧洲合众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丘吉尔主张英联邦、美国与苏联要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据此可知,欧洲的联合并非自己的事情,故B项错误;二战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英国作为老牌强国主张发挥英联邦的作用,借此领导欧洲,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英联邦、美国、苏联的帮助并非各国帮助,故D项错误。【答案】C2(2019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22)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规定:“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资本。”该法案的本质意图是()A为美国争夺国际市场和原料B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工农业C
3、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服务D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1950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美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争霸世界的需要,A项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B项曲解了美国资本输出的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美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争霸世界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是该法案的消极影响,而非美国的本质意图,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题35)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由此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的主要动机是()A按照美国的需要来重塑欧洲B
4、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D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由材料“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意在便于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便于美国商品销售到欧洲,未体现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意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便于美国商品销售到欧洲,未体现美国要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便于美国商品销售到欧洲,并非加强与西欧的经济合作,故D项错误。【答案】A4
5、(2019山东滨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9)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材料中提到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有25封书信来往,最终苏联做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接触封锁,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双方妥协收场,未体现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有书信来往,最终互
6、相妥协解决了危机,并不能说明美苏是淡化了意识心态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未反映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5(2019福建泉州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题24)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美苏“冷战”的开始B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C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1943年的电影体现不了1947年开始的“冷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电影公司拍电影需要政府的同意,故B项错误;有二战后期的“光荣
7、、出使”等体现盟友关系、1948年“铁幕、威胁”反映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电影名称没有反映大众审美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6 (2019广东佛山一模34)图1为1956年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讽刺“画皮”。该漫画意在表明() 图1 A西方国家组建军事集团遏制苏联B经济渗透是霸权政策的重要手段C美元中心体系便于美国经济扩张D美国推销价值观念试图控制西欧【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故A项错误;由图片中美国为北大西洋军事盟约涂色,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受美国控制,由美元符号“$”可知美国能控制北洋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对成员国的经济渗透,故B
8、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森体系,且这与材料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美国并非通过推销价值观念来控制西欧,而是通过经济渗透进行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四川宜宾一模30)1957年,中苏正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建中国多个核科学、核工业项目。但1960年,苏联撤离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并销毁、带走工程资料。这表明()A原子弹爆炸威胁了苏联的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分化C中国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中国摆脱了斯大林模式【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不会对中苏关系产生任何影响,故A项错误
9、;从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在建国之初,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中苏关系破裂,说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苏出现了分歧,中苏交恶说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开始分化,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中苏关系交恶,但这并不能表明中国开始走独立发展道路,故C项错误;中国真正摆脱斯大林模式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8(2019广东广州高三调研测试题35)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A加剧了
10、两大阵营的对峙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美苏冷战,结合材料中美国援助资金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可知美国意在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而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而非美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51年宣告结束,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在于西欧经济一体化、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A9(2019湖南五市
11、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题22)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知,国际关系突破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区
12、别,但远未达到彻底排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故A项错误;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不是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故B项错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关系缓和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了20世纪20年代,冷战是20世纪40年代后的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辽宁省实验、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9)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A世界经济中心的
13、转移B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C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D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1955年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而巴勒克拉夫却提出“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而不是以美国为中心,说明西方史观并不是以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而变化,故A项错误;1955年欧同体尚未成立,日本尚未成长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也未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尚不明显,故B项错误;冷战中西欧与苏联处于敌对关系,而巴勒克拉夫却提出“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联,说明西方史观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冷战的影响,故C项错误;从哥丁根学派的西欧中心论到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是二战后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
14、加强的结果,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9河南濮阳一模34)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得出法国主张作为资本主义西欧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接触并谋求合作,体现了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开始打破美国的限
15、制,试图缓和和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体现了欧洲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主张,并不能说明该主张是西欧国家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故B项错误;材料中戴高乐的主张是在60年代提出的,无法得知这是法国战后的一贯外交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阐述的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愿望,并未涉及日本崛起的情况,无法得出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9河南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31)下表为20世纪50 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2019 成员国数量 58
16、 83 125 149 156 185 A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C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从表格数据看,20世纪60、7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故A项错误;2019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B项不能解释2019年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联合国,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成员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云南
17、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势影响了二战后几十年的英国。二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走一体化,英国却时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
18、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9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在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在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合理的政治应该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平衡、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平衡、契约的扩展在其适应范围内。英国脱欧公投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担心英国“国将不国”。 摘
19、编自程亚文匮乏、政治过度与文明危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8分)【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区域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综合材料得出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由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欧;第二小问原因,包括申请加入的原因和脱欧的原因,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得出申请加入的原因有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欧共体经济发展迅速;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英国脱欧的
20、原因有,受欧盟债务危机的影响,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英国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影响,再加上英国的岛国心态等。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欧。(3分) 申请加入原因: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一体化,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主动脱欧原因:欧债危机的影响;对欧盟难民政策不满;英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政治的过度化(对合理政治的背离);英国的岛国心态、帝国心态等。(14分) (2)因素: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的影响。(8分)14.(
21、2019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 战后初期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中苏建交;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建立。 20世纪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中苏关系恶化;华约建立。 20世纪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建交;欧共体成立;美苏达成了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 20世纪70年代 美苏首脑会谈,举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苏美达成
22、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出兵阿富汗;欧共体的扩大;日本“全方位外交”提出;中美关系缓和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签署;欧共体进一步扩大;东欧剧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冷战对峙格局结束。 据方连庆、王炳元等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格局主题【解析】材料图表信息实则就是二战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段缩略史,冷战演变史、多极化发展史、美苏对抗
23、史、美苏缓和史等等,各种角度言之有理并辅以必要的史实论证即可,难度较低。【答案】示例一 论题: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从美苏角度拟) 阐述:冷战格局下,美苏在欧洲、美洲、亚洲开展了一系列对抗活动。如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也有缓和,朝鲜战争局限在局部地区,美苏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也是美苏双方达成妥协而解决;美苏也针对核武器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或条约;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等。 示例二: 论题:冷战格局下既有冲突也有缓和(从世界范围拟) 阐述:战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4、,标志着美苏冷战格局开始形成;马歇尔计划加强了美国与西欧国家的合作,遏制苏联;与之相对,苏东各国成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中苏建交也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在两极对峙格局之下,国际关系紧张,爆发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也造成了部分国家的分裂。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 冷战格局下也伴随着美苏两极间的缓和,朝鲜战争局限在局部地区,美苏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也是美苏双方达成妥协而解决;美苏也针对核武器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或条约;中国与法国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在战后冷战的40多年里,中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等和平的力
25、量在不断增长。美苏两国不不敢轻易动武,维护了战后世界总体的和平状态。 所以说,冷战格局下既有对抗也有合作(或冲突与缓和、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 示例三 论题:战后世界由两极对峙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阐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战争、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都是两极对峙格局的体现。 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外,为维护自身的安全,西欧从衰落中走向复兴和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到70年代,日本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这些都冲击了两极
26、对峙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所以说,战后40多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注:如果只是从一个方面提炼主题,比如:战后冷战对峙格局;多极化趋势;最高分得8分。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四:从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的角度拟论题也可以。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法关系等变化角度说明。B组 考前预测押题练(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考试题34)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
27、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旨在遏制经互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种新结构”所以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行的目的是控制欧洲,而后抗衡苏联,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旨强调的是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夸
28、大其词,故D项错误。【答案】A2(2019河北邢台高三12月质量检测题23)1947年,美国总统社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他的目的是()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针对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显示的是美国要遏制共产主义,而并非展示其强大的实力,故B项错误;从材料“194
29、7年,美国总统社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1947年苏联并没有组织军事同盟,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8)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
30、】根据所学,20世纪70年代,世纪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美、苏控制力下降,有助于彼此作出妥协,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峙依旧是国际局势的主旋律,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福建厦门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题24)1962年10月27日,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中最严重的事件,一架美国U-2飞机被击落,驾驶员当场毙命。事发后,赫鲁晓夫紧急命令苏联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肯尼迪则拒绝了美国部分强硬派军官提出的进行报复的要求。这表明当时()A美苏
31、两国实力相当B美苏两国领导人已达成和解C冷战重心仍在欧洲D避免战争符合美苏两国利益【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较量中,苏联主动退让,表明美国占优势,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从1962年10月15日开始,28日结束,且从材料来看,只是苏联、美国都相对较为克制,并未和解,故B项错误;材料与冷战重心在欧洲无关,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都比较克制来避免战争,故D项正确。【答案】D5(2019内蒙呼和浩特高三质量普查调研考试题24)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演说指出: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是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
32、国家,它是美国的主要盟国,西欧的主要大国、英联邦的领袖。在此基础上,1949年丘吉尔还进一步倡导成立欧洲议会。据此可知丘吉尔主张欧洲联合意在()A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B抵制苏联的军事威胁C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D推动欧洲的整体发展【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英国是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它是美国的主要盟国,西欧的主要大国、英联邦的领袖”相符,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它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英国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英国是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它是美国的主要盟国,西欧的主要大国、英联邦的领袖
33、”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题24)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盟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A大国对峙的加强B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西欧国家的联合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美苏对峙的加强,美国积极扶植日本,作为在远东地区的反共桥头堡,故A项正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于1955
34、年,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联合是1958年,故C项错误;亚非拉民族解放高涨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A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24)美国制订马歇尔计划时特别强调,这一援助计划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我们绝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给予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将来可能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治本的,而不是治标的”。这表明美国()A决意承担世界经济的复兴B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推动欧洲走上一体化进程D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因此马歇尔计划只是复兴欧洲经济,并非世界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美国援助欧洲并不
35、能说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B项错误;材料中“援助计划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援助“应该是治本的”反映了美国援助欧洲针对的是欧洲整体并非某些单一国家,因此这项措施推动了欧洲走上了一体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特点,并不能体现美国的对外战略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3)20世纪60年代前后,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有核国家,西德也不顾美国与苏联为敌的思想而改善德苏关系。材料表明当时()A“一起多强”局面形成B美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C西方国家不再以美国马首是瞻D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根据所学“一
36、超多强”局面形成是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格局,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是两极之一是世界霸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有核国家,西德也不顾美国与苏联为敌的思想而改善德苏关系”法国发展核能,西德改善苏德关系,体现了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不再以美国马首是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两极格局被打破是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2019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35)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
37、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A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B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D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外长会议主要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与区域集团化进程无关,故B项错误;外长会议主要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
38、等议题”,没有涉及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强劲,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9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一35)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对美国几种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以此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变化(%)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68 西方 7
39、 10 +43 A欧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相互背离C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淡化D苏东剧变对这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欧美成为世界文明中心是在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这显然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单单根据这三份刊物的名称,我们无从判断其代表的是官方意识形态还是主流民意,更无法判断二者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这三份刊物对“自由世界”所提及的次数都在减少而对“西方”的提及次数则在迅速上升,显然在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的色彩在不断淡化,故C项正确;根据图表结合史实我们不难得知,苏东剧变确是材料中
40、现象中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广东茂名一模35)2017 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联合国的决策说明其不受美国操控,故不能说明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
41、是超级大国但并不具备控制世界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故B项错误;在联合国决策中体现了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投票不能得出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9河北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题24)下表为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和GDP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国别 综合国力(2019年) 2019GDP 排位 总量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力 排位 总量/ 万亿美元 美 1 8639 3251 1718 2249 547 1 145 日 2 4986 2158 1111 806 226
42、 2 47 法 3 4319 1588 994 814 201 6 20 英 4 4188 1602 856 830 217 4 22 德 5 4139 1762 854 623 191 3 27 中 6 3119 1321 312 508 483 5 21 俄 7 3092 598 504 863 521 13 07 A经济发展不平衡助推多极化趋势B亚非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C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美国形成了挑战,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
43、展,故A项正确;世界主要大国中没有非洲国家,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C项错误;上表列举的世界主要大国,没有涉及到经济区域集团,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重庆高三11月调研卷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
44、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
45、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15 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10分)【
46、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可见为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根据材料一“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可得出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一“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
47、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可得出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可得出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資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可得出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等。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和材料二“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
48、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可得出前者追求“万邦来朝”的天朝意识(中心意识);后者致力于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二“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可得出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等内容,根据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等。【答案】(1)特点:以
49、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每点3分,共9分) 原因: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国力的衰落;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等。(每点2分,最多6分) (2)不同:前者追求“万邦来朝”的天朝意识(中心意识);后者致力于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每点2分,共4分) 理解: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构建人类
50、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每点2分,最多6分)14(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西方国家 苏联与东欧 中国 1945年以前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5年6月25日 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1944年苏联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未在协定上签字 1945年2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函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提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应包括国民党、
51、共产党、民主同盟三方面代表。 1945年6月25日中共代表董必武与其他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61948年 1947年5月9日国际复兴开发拫行批准 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 1947年6月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各国,进 行广泛的经济援助 1947年7月莫洛托夫计划,提出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 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 1946年,苏军撤离中国东北 苏联与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政权的贸易总额(辽东地区除外) 1947年即达 9300万卢布,1948年增长到15100万卢布,1949年更增长到20500万卢布。 1949 年 1949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开中
52、国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 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这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底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53、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全国卷41题【解析】首先拟定具体的观点,材料反映出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证: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和马歇尔计划加强西欧国家的控制,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苏联通过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新中国与苏联贸易增加,经济联系加强,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细则 分数 标准 03 观点不明确,基本照搬照抄原材料,
54、或论点不符合要求 46 论点基本符合要求,仅有一对史实但中外关联不明确,基本没有对论点的表述 79 论点符合要求,但仅有一对中外关联的史实支撑,逻辑较严密,有表述且很清晰 1012 论点准确符合题意,有两对或以上中外关联史实支撑,逻辑严密,有明确表述,论述清晰合理,有结论。 示例: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 二次大战后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联合国的创始国。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轴心国的倒台留下了权利真空,美国、苏联各自带头重新安排国际秩序。 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美援重建欧洲、日本经济,企图通过这一计划全方位控制西欧、日本。苏联也迅即做出反应,经互会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经济独立性。美国、苏联的援助,对各国的战后恢复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两个截然不同的新国际体系出现。随着历史发展,新的力量正在重塑世界。第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