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能力与测试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多做题,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能力与测试,供大家复习时使用!一、填空题。1、每四年中有( )个闰年( )个平年。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2、一节课要40分钟,某校8:30上第一节课,下课时是( )时( )分。3、小亮20:30睡觉,第二天6:30起床,他一共睡了( )个小时。4、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小刚的体重是30( ),身高是126( )。一袋食盐大约重500( );一包水泥约重50( )。一头大象约重3( ); 一个鸡蛋约重50( )。5、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2、。232()322 458()45+8 1027()700484()844 3000()0+300 243()2431000kg()1t 542()5436、要使“239”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中的里只能填( )。7、在A9=30B中,B最大是( ),这时A是( )。8、小红有2件不同颜色的上衣,有3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共有( )种搭配方法。9、用一个长18分米,宽14分米的铁丝框,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 )分米的最大的正方形。10、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 )和( )相乘,再加上( ),若结果等于( ),说明除法计算正确了。二、选择题。1、如果是的6倍,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6 =6 =62、下
3、列数量中,表示最重的一个是( )。5kg 5000g 5t3、要使287的商中间有一个0,里不应该填( )的数。大于7 小于7 等于74、亮亮、明明和强强分别参加了学校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小组。亮亮不喜欢跳舞,强强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体育组 美术组 舞蹈组。三、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30005= 2300= 425= 3340= 172+473= 56008= 8044=2、竖式计算。4838 8706 2094 51666183 84373、计算下面各题。462+1989 370-5404 2137+430256 75676 684(605-599)四、解决
4、问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100米,宽75米的长方形,王老师每天都沿着这个操场边缘跑2圈。王老师每天跑多少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
5、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学校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其中科技类图书有108本,童话类图书是科技类图书的3倍。图书室买来童话类图书多少本?两种图书共有多少本?3、超市运进8箱鲜橙汁饮料,每箱24瓶,摆放到4个货架上,平均每个货架摆了多少瓶?4、北京到天津有420千米。某日一列火车上午10:30从北京站开车,下午3:30到达天津站,路上用了多少时间?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
6、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
7、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能力与测试,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