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的风筝【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学会“哽、蜈、蚣、翩”4个会认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习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习指导】 自读体会表达感悟【知识链接】苏叔阳是当代著名作家。他自己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也曾身患绝症,但他笑对生活,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为人民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1.你会注音并组词吗?哽( ) 蜈( )
2、 蚣( ) 翩( ) 2.你能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吗?哽咽: 翩翩起舞: 忠厚: 酸涩: 沉醉: 精妙: 擎住: 3.近义词 舒展( )天穹( )不由自主( )慈祥( )酸涩( )沉醉( )各式各样( )4.反义词强壮( ) 沉重( ) 清楚( ) 强烈( )二、初读。整体感知。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4. 课文按(不同内容,不同时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柳枝染绿,风筝竟翔的美景;)第二部分(第4一l 0自然段)写(刘老师外貌、性格工作特点和生活片段;)第三部分(第111 2自然段)抒发了(“我”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三、再读课
3、文,归纳大意,理解感悟。5.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可以看出刘老师的什么特点? 四、精读。重点突破。 6.第2自然段描写春天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景物的生机勃勃、生意盎然,从而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引发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为下文做好铺垫。7.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而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为什么是放风筝? 8、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 9、填空 (1)第4自然段第第一句通过描写刘老师的(外 貌),突出了刘老师(慈 祥)、(忠 厚)的性格。(2)从刘老师所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风 趣 幽 默
4、)、 (乐 观 向 上)的人。10、“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说明了什么?答:这句话写刘老师的人品和教学对“我”的人生成长和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极好。11、从刘老师课上对学生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答:刘老师是一个教学有方的好老师。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擅长鼓励学生,善于启发学生;他爱护每一个学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12、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情景”指的是什么? 答:刘老师在课堂上听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时而沉醉、时而紧张的情景。13、刘老师在课余操场上放亲手制作的风筝,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热爱生活、
5、心灵手巧。14、哪些语句体现了刘老师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答:“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15、课文着重描写了刘老师故意撒手去追赶线拐的情景有什么用意?答:这个情景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从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中,足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品质。16、“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在文中有何作用?答:(1)“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五、回顾全文,照应课题。17、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
6、系?你能说说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吗?答:“理想的风筝”含蓄、深刻。在文中,风筝既指刘老师用他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制作、放飞的风筝,又是指刘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升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如今,刘老师放飞这些风筝,正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六、拓展学习18、你的理想是什么?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吧。【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杖( ) 涡( ) 站( ) 蚣( ) 丈( ) 娲( ) 沾( ) 松(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反义词 晴朗-( ) 激动-( ) 尊敬-( ) 2、写近义词 慈祥-( ) 忠厚-( ) 跳跃-( ) 三、我能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L、他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你把向地上甩。” ( ) 2倘若不行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 ) 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