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523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0年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水平31列举实例,说明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政治认同:运用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水平32归纳违法犯罪的主要种类及其成因,阐明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科学精神:理性评估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阐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水平33列举生活中立法、执法、司法的实例,阐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意识:阐述宪法法律至上的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水平3

2、4反思历史经验,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释全面依法治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公共参与:能够面对复杂情景,剖析若干实例,阐释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价值。【趣味导入】想一想1.以上图片说明了法治有什么重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坚持哪些原则?提示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

3、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法治的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拓展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5、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内法规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两类。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七类;党内规范性文件包括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拓展具体内容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质、整体架构、工作布局、重大任务等,为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确的法治道路书上抄不来,别人送不来,只能靠自己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6、。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提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想一想党大还是法大?提示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

7、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位: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

8、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拓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三方面内容: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的同时,任何人不论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违法犯罪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允许任何

9、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中华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

10、、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拓展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

11、,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提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依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示。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

12、推进。()提示。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提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提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7.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示。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8.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提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9.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提示。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13、,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议题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019年3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9年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法治蓝皮书指出,立法机关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要求,在完善宪法及其实施机制、助力深化改革、完善经济监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成效突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行政立法更加规范,“放

14、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继续强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探索推进,行政诉讼制度实现重大突破;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务,在配合做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司法人财物保障、规范司法权力运行、保护人民群众诉权、基本解决执行难、智慧司法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18年刑事司法发展呈现明显的制度化趋势,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通过修正刑事诉讼法贯彻党的政策,总结认罪认罚的司法经验并将之上升为法律。通过完善刑事陪审制,推进司法民主。通过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及其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回应经济社会需求。通过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改

15、革,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加强检察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探究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提示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

16、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

17、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厉行法治包含必须实行法治、全面推进法治、严格执行法治、加快建设法治、不懈坚持法治、始终坚守法治等多重含义,表明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紧迫性。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治国理政最新的讲话以及当前有关我国法治建设的事例,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达

18、到水平31、科学精神达到水平32、法治意识达到水平33和公共参与意识达到水平34。1.(考查法治意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意思是:在整个天下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 整个天下就会安定太平; 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 一个国家就会安定太平。A.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B.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C.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实行良法之治,要求公民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有

19、了法律不等于有了法治,法治还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此B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2.(考查政治认同)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2018年3月中共中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的中共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A.B.C.D.解析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推进中国

20、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符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表述错误,排除;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表述错误,故选A。答案A议题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什么原则?201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

21、造良好法治环境。会议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杜绝形式主义,务求实效。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压实工作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协调小组要发挥好作用,推动本领域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任务的协调、督促、检查、推动。督促检查要掌握正确方式方法,突出工作实效。中央依法治国办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的简称。探究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有哪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22、水平11)探究2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法治意识水平33)提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立法机关要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区别实施方式不同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的作用不同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

24、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通过监狱、法庭、军队、警察等物质形态所体现出的国家暴力,这是法律权威存在的制度基础。通过国家领导人关于依法治国的讲话、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依法治国的会议精神以及当前我国进行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达到水平31、科学精神达到水平32、法治意识达到水平33和公共参与意识达到水平34。1.(考查政治认同)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提出,这次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

25、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这表明()修宪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修宪建议意义在于反映全体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意愿,发扬党内民主修宪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组织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可靠保证修宪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A. B. C. D.解析材料中“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体现了修宪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确;修宪建议意义在于反映人民的意愿,不是反映全体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意愿,不选;修宪建议并不是党对国家组织领导

26、的体现,不选;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正确;故选B。答案B2.(考查法治意识)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提升

27、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道德来代替法律德治与法治的统一A. B. C. D.解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体现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符合题意;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代替,故选B。答案B1.(考查政治认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操作层面,在刑事诉讼中全面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改革的推进不仅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产生,还依法纠正了多起以前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这说明()我国的刑事诉讼

28、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有利于司法公正我国司法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A. B. C. D.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意义在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国司法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符合题意。此次改革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但没有体现专政,应排除。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利于司法公正,但此次改革与独立行使司法权无关,应排除。答案D2.(考查法治意识)伏尔泰说:“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

29、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国家必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A.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决定权C.质询权 D.决策权解析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体现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这是公民政治自由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B错误,公民没有决定权,决策机关才有决定权;C错误,人大代表才享有质询权;D错误,公民只是参与决策过程,无最终的决策权。答案A3.(考查法治意识)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

30、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告诉我们,防止和滥用职权必须()A.打造法治政府B.加强公共权力和完善社会管理C.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D.提高权力意识和降低监督风险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A符合题意,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强调权力需要有明确的界限和监督,所以我们必须打造法治政府;B不符合题意,加强公共权力和完善社会管理与防止滥用职权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明显未点到孟德斯鸠的话的主旨上;D不符合题意,与防止和滥用职权无直接关系。故选A。答案A4.(考查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国务院七部门

31、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切实保障特殊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充分证明()A.共享发展成果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B.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的真实性C.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D.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解析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错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B错误;材料体现出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C正确;任何民

32、主都不具有全民性,D错误,故选C。答案C5.(考查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依法治国新16字方针,为什么要凸显全民守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运用,材料中强调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主要表明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33、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作用是规范公民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从促进依法治国的实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知识点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A.国家发展的总要求

34、B.社会和谐的保障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因此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答案C2.对下图漫画各负其责认识正确的是()各负其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A. B. C. D.解析漫画体现积极履行责任,符合漫画主题;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B3.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进一步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结合人民法庭工作特点,扩大基层群众入选比例,扩大参审案

35、件范围。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最高人民法院权力最大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人民法院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监督体系的认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C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观点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A;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B错误,排除;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没有立法权,因而D错误,排除。答案C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_、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6、A.办事依法 B.公正司法C.支持司法 D.保证执法答案B知识点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要坚持五大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大原则中,首要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首要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7、,A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答案A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_相结合。()A.保障人民民主 B.依宪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 D.以德治国解析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D。答案D7.“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尊严要求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公务员的法治意识,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司法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A. B. C. D.解析题目中,“国家宪

38、法日”设立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尊严要求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公务员的法治意识,打造法治政府,故入选;“加强司法监督”的表述错误;错误,政府要依法行政,故选A。答案A8.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数十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体现了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A. B. C. D.解析题干表明的是高官违法也一样被查处,表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

39、特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稳定,故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性和公民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故不符合题意。答案D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需要()坚持人民主权原则,以维护和促进全体公民的权益为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所有权益为最高价值追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差别保护一切正当利益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并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A. B. C. D.解析“以维护和促进全体公民的权益为目标”,该观点混淆了公民与人民的区别,错误。“所有权益”的表述错误,应当是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为最高价值追求,错

40、误。题目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必须要承认、尊重并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差别保护一切正当利益,入选。故本题选D。答案D10.某县公安局为增加收入,招募民警在某国道上设卡收费,这样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主要说明()A.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有条件的B.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C.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解析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A表述错误;材料表明该公安局不依法

41、行政,收费没有法律依据,B项不合题意,D项当选;中国共产党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C表述错误。答案D11.李克强总理曾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有权不任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不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科学立法、公正司法A. B. C. D.解析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做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要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所以是正确的;是错误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不属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职权范围,排除。答案A12.我国的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要做到()行政机关要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

42、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做法,符合题意;体现宪法原则;属于国家做法,均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A13.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

43、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司法独立,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不受人大的监督A. B. C. D.解析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说法符合题意。说法不对,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司法独立,但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1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

44、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解析A错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所以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45、但法治建设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B错误,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践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C错误,全面依法治国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D正确,全面依法治国从实际出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答案D15.(综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6、。习近平指出:“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要从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主要考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知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答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