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导学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4983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钱塘湖春行导学案设计:黄炳刚组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 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2. 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啄春泥( ) 没马蹄( ) 白沙堤 ( )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白居易,字 ,自号 居士。著有诗集 。 代大诗人。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

2、刺史时写的。这是一首 言 。( 体裁 )3.熟读全诗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主问题1. 读诗句,结合注释解释字词并理解诗句。孤山( )寺北贾亭( )西,水面初平( )云脚低。几处早莺( )争( )暖树( ),谁家新燕( )啄( )春泥。乱花( )渐欲( )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 )马蹄。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 )里白沙堤( )。主问题2.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主问题3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主问题4.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主问题5 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问题梳理 主

3、旨归纳:结构归纳: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地点时令 寺北亭西 水平云低颔联:绘春景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由衷喜悦颈联:绘春景 乱花迷眼 浅草没蹄 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学指导)自学要求(自学指导)结合注释,独立完成。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合作指导)合作要求(合作指导)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展学指导)3.4号学习成果展示,1.2号做补充,教师适当引导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基础练习一、按要求填空:1. 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景致是“ ”。2.诗中进行静景描绘的句子是 , 。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

4、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二、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一句交代诗人的游踪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的意思是:随着春天的来临,湖水开始上涨,几乎与堤岸相平;天空中云气浓重,低垂在水面之上。C、“争暖树”、“啄春泥”从莺和燕的静态描绘中,把大自然从冬天的沉寂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和活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D、“最爱”表明绿柳成荫的白沙堤是诗人最喜爱和最留恋的地方,这里景色美不胜收,使诗人久久不愿离去。三、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二)综合练习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延伸拓展: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