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导读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很多人生感悟和哲理,在高考中多有涉劣,为此我们特意开辟了“名著导读”这个栏目,从内容概要、典型人物两个方面宏观地来介绍文学名著,帮助同学们了解名著,走进名著,相信大家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视野会更开阔,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将更深入!家内容概要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激流总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
2、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
3、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
4、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典型人物1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家中的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大家族的最高权威者,家中的高老太爷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统治者的性格特征,其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封建专制的性格特征巴金在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高老太爷表面上一本正经,满嘴的仁义道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家长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位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而他统治这个封建大家族主要依赖的就是专制的统治手段,借此建立起自己家中的绝
5、对权威,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在高公馆里,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代表着最高权威。(2)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高老太爷除了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外,也有昏庸、糊涂、单纯等性格特征,这也是塑造艺术典型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笔触。家中高老太爷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2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瑞珏作为高觉新的妻子,是一位深受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熏陶的贤妻良母,她始终以丈夫和家庭为中心,能书善画,温柔善良。作为高家的长孙长媳,处处与人为善,在高家,有着良好的口碑,她相夫教子,她所认为的爱情是能令人感到幸福的,婚姻则是幸福的归宿,然而瑞
6、钰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婚姻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从未见面的觉新结婚,他们的婚姻是觉新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定下的。她没受过“五四”思潮的影响,始终屈服在封建制度及封建礼教下,可却不能给她带来平静幸福的生活,反而将她推向了死亡的边缘。陈姨太以“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促使瑞珏搬到城外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去生产,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只能无奈地接受,瑞珏将强加给她的灾难当作自己的命不好,默默流着眼泪接受这种荒唐的安排,最终,导致了难产的结局,就连丈夫最后一面也没见上。作者巴金也曾感同身受过,“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就常常被迫目击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看到悲惨的结局,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
7、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瑞钰的悲剧就在于她的逆来顺受,毫不反抗,才落得这个悲惨的结局,也就是她所恪尽职守的封建礼教造成了她的悲剧,封建迷信中断了她的一生,使她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3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慧是家中最突出的叛逆者形象,他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觉慧勇敢、坚决,毫无顾忌地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强烈的反抗精神则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 “大胆”和“幼稚”是觉慧性格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投身于当时进步的学生运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的命运,及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反抗;二是表现在他与婢女鸣凤的纯真爱情。(1)大胆叛逆的形象在家中,觉慧给人
8、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他始终站在家庭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他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他不是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出现,而是在学生与军队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的一位参与者,充满了反对“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黑暗”的革命热情。觉慧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反抗封建家庭和反抗封建礼教中展开的,觉慧讨厌旧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旧传统习俗以及封建迷信等封建思想,高老太爷却有者明显的封建思想,现实的家庭与理想家庭的差距令觉慧难以接受,坚决不再走封建阶级的老路,就这样成为了封建阶级的叛逆者。(2)单纯幼稚的形象“五四”新思潮冲击着且摧毁着他,他也从中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复杂、腐败和罪恶,但
9、是在觉慧的反抗思想中透露着些许的简单和不成熟,行动上犹豫不够果断,感情上同封建家庭藕断丝连。从以下几点可以分析其性格上幼稚的一面。首先,觉慧出身于封建家庭,在封建制度下生存,家庭和传统伦理道德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觉慧有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锋芒,但他潜意识里对封建社会主仆之间等级观念的认同,暴露出了他软弱与自私的一面。他和鸣凤相爱,却抱怨鸣凤只是婢女的身份,当他知道鸣凤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妾,他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努力,放弃了自己应负的情感与道义责任,表现出了软弱、妥协与自私的一面。其次,在觉慧与鸣凤的爱情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悲剧,觉慧敢于超越世俗门第的偏见,与婢女鸣凤相爱,他们都意识到了身份的差距,却没做出任何积极努力,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觉慧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束缚。再次,觉慧看到了鸣凤的死与婉儿的悲剧让觉慧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从表面上看,觉慧离开高公馆是为了寻找新的朋友,在行为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叛逆色彩,其实,从他与觉民和琴的相处时的表现可以感觉出来,他其实是去弥补自己感情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