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404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南木四中 刘艺贤知识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德育目标1、体会作者对诗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从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结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学会赏析诗句。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

2、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法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师:听老师唱几句歌,听听歌词都是写什么主题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我的泪早已泛滥泛滥,从此你离开了那个车站”生:略师:这些写送别的歌曲都是伤感、忧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古诗,同是写送别,看看是否也是充满了离别的愁绪。投影写作背景。二、朗读感知。1、 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2、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

3、想感情,齐读诗歌。三明确考点1.投影2019年中考古诗题。2.读记本课重点字词的意思。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二)合作探究1、分组合作探究,赏析诗的颔联、颈联、尾联。2、小组交流 颔联: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

4、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楼

5、: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在崭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会产生敏锐的感觉,如李白在荆门以东见到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在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这饿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我们见到的则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在山地,我没就只能见到:山高月小。 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

6、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三)对比学习王维的送别、高适的别董大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对比,情感上有何异同?五、牛刀小试 就这首古诗出两道中考模拟题。六、总结。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说白了就是“水送人,人思乡”。 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首联叙事 交代旅程 颔联写景 喜悦开朗 颈联写景 新奇景色 尾联抒情 思念故乡教学反思:1、 教学环节是设计得比较好的,但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两头慢,中间快了,以致效果不太好。2、 对学生的反馈没能及时的评价,没有做到欣赏教学。3、 由于是班主任的缘故,亲和力不够,学生对老师有点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