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教学难点: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
2、行介绍。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出示句子: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1)指名朗读。(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3)理解“镶嵌”的意思。(4)指导朗读。读出西湖的美。3、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
3、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齐读课题。4、学习生字“堤”。强调读音,理解意思。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学习“苏”。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三小节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出示填空: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另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春天,两堤上(),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同桌讨论交流。齐读该段。2、学
4、习第四、五小节(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条堤说一说:A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理解什么是桃红柳绿,并用桃红柳绿来说一句话。学习生字“锦”,注意是前鼻音。看图理解锦带的意思,朗读出白堤静态的色彩美。(挑战读,齐读)B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春天的早晨,在苏堤上漫步,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感受苏堤动态的朦胧美。自己也试着朗读一下句子。学习生字“绽”:不能读成“定”。理解绽开的意思,即绽放。男女生比赛朗读。
5、(3)小结:如今正是初春时节,西湖苏堤、白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花。在这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苏堤上时似在画中行。(4)齐读第四、五小节。3、学习第二小节。(1)游玩了苏、白二堤,西湖美景也不容错过。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细细品读第二小节。要求:1、用“”划出你觉得景色美的句子。2、学习其中的生字3、说说喜欢的理由。按照“读句子学生字说理由解答不理解的地方再读句子”的顺序学习第二小节。五个生字:叠:下面不是“宜”。峦:纠正读音。上面不是“亦”。优:组词。提醒不要多加一撇。掠:理解什么是掠过。换部首扩词。硕:理解硕大。组词。疑惑:为什么会一山浓,
6、一山淡?究竟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2)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给大家听吗?同桌试着背背。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请你当个小导游,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五、总结课文读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天堂吧!(学生齐读课文)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板书设计12西湖名堤苏堤白堤(苏东坡)(白居易)教学反思:西湖名堤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章第二节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文字特别细腻优美,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步是学生边看西湖画面边听老师范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步是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读通课文,理清篇章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第三步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初步学会带着欣赏的角度去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步是在齐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目的是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内化。这一节所花时间较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略显稚气的朗读也称得上有声有色。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