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综合评估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和价值传播是书院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精髓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正心明德思想,一种使命的自觉担当。这种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于当下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和教化人心不无启示价值。书院的辉煌始于教育,传统书院人数不多的小规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朝夕相处地论道,是其生命力所在。王阳明、黄宗羲等大师风格活泼,
2、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在相互启发中悟道的方法,至今仍是研究生教学中的方法之一。当下,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如今的岳麓书院已是湖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可以说,书院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书院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受古代文化传统中以山
3、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作为体验传统文化的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只有使之活态化地成为当今文化实践的场所,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文明礼仪教化激活书院的灵魂,成为区域文化高地,才是对它最好的利用和弘扬。除了文化传承,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的蕴蓄应是书院存在的另一功能。书院的终极意义是给人以思想,教人们学会思考。儒家特别注重成人教化,个人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书院的教育往往以此来展开,这是一种精神的启悟。中国文化追求知行合一,书院的特点之一就是求道与求学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这种独立自主、理性批判精神,在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格外值得重视。如岳麓书院就承载了湖湘文
4、化精神的传统:经世致用、关怀现代、关心社会等等。王夫之、魏源等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都曾受到其思想和精神的浸润。书院文化的复兴,不能止步于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建筑,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高地。它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启迪,一种适合当下又再现传统的生活。(摘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书院文化倡导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价值所在。B书院的一些教育方法尽管适用于当今的研究生教学,但并不代表就适合义务教育。C文化传承功能是指书
5、院可以作为文化实践的场所,体验它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D理性精神的蕴蓄功能是指书院教育注重成人教化,可以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浸润。解析:A项,“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价值所在”分析有误。文中还有“除了文化传承,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的蕴蓄应是书院存在的另一功能”这一说法。故选A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围绕复兴书院文化展开论述,意在引导人们注重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B文章以服务时代为立场,既肯定了书院文化的当下意义,也指出了它的现实局限性。C文章论证书院存在的两大功能,是按照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逻辑顺序推进的。D文章列举王夫之、魏源的事例,论证了
6、书院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对人的教化作用。解析:C项,“文章论证书院存在的两大功能”分析有误。书院不止两大功能。故选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历史上的书院是与官学对立的民间机构,它是古代社会文化教育途径的重要补充。B传承书院文化时要古为今用,就应消除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等消极思想的影响。C为了让书院活态化地存在当下,学校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书院去读书和接受教育。D复兴书院文化,相较于新建或复修书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时代需求。解析:A项,“历史上的书院是与官学对立的民间机构”分析不当,文中是说“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并没有说是“与官学对立”。B项,“就
7、应消除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分析有误。文中“书院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受古代文化传统中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才是对它最好的利用和弘扬”是对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的肯定。C项,“学校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书院去读书和接受教育”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只有使之活态化地成为当今文化实践的场所,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文明礼仪教化激活书院的灵魂”,并非是让学校组织学生去那儿读书学习。故选D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与山东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联合开展的科研攻关,不仅成功研制出耐240 高温水基钻
8、井液体系,还于近日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被成功应用,有效助力我国干热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保证在近4 000米地下高温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稳定,这不仅是高温井钻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还是实施干热岩等清洁能源调查与深部地球探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处理GR1井事故过程中,技术人员将原钻井液换为耐240 高温钻井液,钻井液的防塌性能显著提高。同时,该钻井液体系在236高温下性能稳定,未出现明显增稠及减稠现象,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流变性能,悬浮、携带能力强,高温条件下护壁效果显著。这充分验证了耐240 高温钻井液优异的高温流变性能和良好的护壁性能。(摘编自熊正强我国干热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中国
9、矿业报2017年9月20日)材料二:中国属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发潜力巨大。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中的一支,也得到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视。所有的地热资源当中,最具潜力的恐怕要属干热岩型地热。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干热岩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干热岩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但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我国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仍尚待时日。干热岩是一般温度大于200摄氏度,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干热岩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理论上随着地球向深部的地热增温,任何地区达到一定深度都可以开发干热岩,因此干热岩的资源潜力巨大。但是
10、,由于技术和手段等限制,我们现在开发利用的干热岩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勘探主要是通过物探与化探等手段,找到干热岩体。干热岩开发主要是通过打井。注水井和生产井数量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异,井的配置方式有两井模式、三井模式、五井模式等。据了解,根据各国试验站经验,一般采用一口注水井、两口生产井的三井模式。(摘编自向地球深处要清洁能源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中国科学报2018年1月5日)材料三: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松辽盆地实施的科学钻探突破7 018米,钻穿了白垩纪底层。在地层4 4007 018米的深度地层范围内发现了150 241 高温干热岩体和2层高放射性
11、异常岩层,揭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应用潜力。增强型地热系统是通过水力压裂等工程手段,在地下深部低渗透性高温岩体中形成人工地热储层,从而长期经济地采出相当数量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其原理是从地表往深埋地下的干热岩体中打一眼井(回灌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产生高的压力,在岩体致密无裂隙的情况下,高压水会使岩体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缝。若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的天然节理,这些高压水会使之扩充成为更大的裂缝。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扩大、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地热储层。在距回灌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地热储层,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
12、,称之为生产井。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了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从贯通人工地热储层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到地面后,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回灌井注入地下干热岩体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摘编自来自地球母亲的温暖干热岩,新华网2018年5月31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耐240 高温钻井液在处理GR1井事故过程中的成功使用,充分验证了其护壁性能的良好和高温流变性能的优异。B干热岩型地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优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和其他地热资源。C要进行干热岩开
13、发,首先要通过物探与化探等科学钻探手段,找到干热岩体,然后视不同情况来决定配置注水井和生产井的数量。D人工地热储层最终大致呈面状,其形成依靠岩体本来的天然节理,在注入高压水之后,增加、扩大裂缝,使之相互连通。解析:D项,“在注入高压水之后,增加、扩大裂缝”曲解文意。原文是说“这些高压水会使之扩充成为更大的裂缝。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故选D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成功研制的耐高温性能稳定的钻井液,解决了干热岩调查与深部地球探测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B干热岩资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但受技术和手段等限制,当前主
14、要对埋深较浅、温度较高、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热岩体加以开发利用。C当前开发利用的干热岩埋深“较浅”只是相对而言,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和东北松辽盆地的钻探表明,其埋深一般都在距地面数千米之深。D干热岩开发利用系统主要由回灌井、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地热储层、贯通人工地热储层的生产井和地面热交换及循环装置几个部分构成。解析:B项,“干热岩资源分布广泛”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B项。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中国矿业报介绍我国解决了干热岩勘查技术难题的情况,侧重于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报介绍干热岩的特性及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开发的基本模式,侧重于强调开发潜力巨
15、大;新华网介绍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打井、注水和获取能源的过程,侧重于原理解释。解析:该题要求简要分析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第一则材料,抓住文末的文章题目“我国干热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可以概括出材料一介绍的是我国解决了干热岩勘查技术难题的情况,侧重于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材料二,结合文末的题目“向地球深处要清洁能源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及“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干热岩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干热岩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我国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仍尚待时日”“但是,由于技术和手段等限制,我们现在开发利用的干热岩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
16、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勘探主要是通过物探与化探等手段,找到干热岩体。干热岩开发主要是通过打井。”能总结出,第二则材料介绍干热岩的特性及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开发的基本模式,侧重于强调开发潜力巨大。第三则材料,根据“其原理是从地表往深埋地下的干热岩体中打一眼井(回灌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产生高的压力”“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称之为生产井”“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了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可知,侧重介绍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打井、注水和获取能源的过程,侧重于原理解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
1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革命头 嘉男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腚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她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里的姐妹们羡慕,她自己也暗自得意。两年前,两支共产党的队伍来到她的家乡,她一下子羡慕起那些女兵来了,她们个个都梳着齐耳短发,又新潮又神气,村里人把那叫革命头。女兵们把村里
18、的女子组织起来唱歌:“人人来宣传,妇女听一番,宣传的话儿好好听,放足闹革命,打败鬼子兵,保家保和平!”于是,会唱民歌的她瞒着娘,跳下火炕,冲出家门,去了区政府,也成了一名“女宣传”,辫子咔嚓一声落了地,她也有一个革命头了。没想到,只一年,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又开始打国民党。最近的一仗打得不顺,她和战友们被打散了。怕吓着这闺女,她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闺女抱了一抱柴,扭身离去,辫子晃悠着。她刚想叫住闺女,一个绾着发髻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从柴垛边的小路经过,她只得又缩了回去。看着妇女的发髻,她想起了母亲,两年没见,不知母亲怎么样了。她发现这个村子和她的家乡一样,女人们的发型就两种,没出嫁的就是一根大辫
19、子,出嫁的,上了年纪的,就是一个发髻。正犹豫着要不要去敲这户人家的大门,那闺女又出来了,又朝柴垛走过来。她四周瞅了一圈儿,没有人,便轻咳一声,站了起来。闺女吃了一惊,一看她的发型和衣服,认得是共产党的女兵,脸上的表情松下来,眼睛倏地放出光芒。闺女也四周看了看,朝她招招手,扭身往家走,她跟了进去。闺女的娘正在做饭,平静地看了她一眼,和蔼地说:“你不用怕,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国民党呢。”闺女把她领进自己的屋,让她洗了脸,替她包好胳膊上的伤口,又找出自己的一套衣服让她换上。这时饭也差不多好了,闺女把一碗菜汤和两个红薯摆在她面前,让她趁热快吃,自己又出去了。一会儿工夫,闺女带回一个也是绾着发髻的女人,对她
20、说,这是村里妇救会的会长。妇救会会长上来拉着她的手,问明一些情况,说,让你受苦了,你放心,俺一定要保护好你。她像见到组织和亲人一样,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吃了点儿东西,有了点儿力气,但是沉重的困倦又黏上来了。她摇晃了一下,会长和闺女连忙扶她躺下,让她放心好好休息。她躺在闺女的炕上,迷迷糊糊听到会长和闺女去了外屋,加上大娘,几个人在商量事呢。会长说,怕是国民党的人又要来搜查了。大娘说,家里是没地方藏,要不到山洞里躲躲?会长说,天冷了,洞里更冷,谁受得了?再说你知道山上有洞藏,那些人就不知道到洞里去找?闺女说,要不还是老办法,再找个假发髻给她戴上?就说她是俺姐,回娘家来了。会长说,哄不住那些人,你忘
21、了去年,有两个共产党的女兵藏在咱村,我给弄了两个假发髻戴着,还不是叫那些人一把揪下来,露了馅儿,把人给抓走了?闺女说,兴许来的不是那伙人呢?会长坚定地说,不行,还得想别的招儿她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听到的话越来越遥远,慢慢就睡过去了。天亮后,她醒来,见那闺女正站在炕下对着镜子梳头,辫子没了,是齐耳短发,和她一模一样。闺女对她笑笑,她愣了一下,也笑笑。果然,那些人来了,挨家挨户搜,把村里四十岁以下的女人赶到破庙里集合。她也随着闺女去了。她愣在那里,一夜之间,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发髻和辫子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齐耳短发。那些人更是愣了,眨巴着眼睛,不知从何处下手。革命胜利后,她在文艺单位任职,有机会梳长发,也
22、有机会烫头发,但她一直留着齐耳短发,直到老,病故。(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小说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只用“她”“闺女”“妇救会会长”“闺女的娘”等称谓,表明了人物的普通平凡,使故事更能打动人心。B第三段中的插叙,交代了“她”从农村女孩成长为革命女兵的过程及到此村的原因,意在突出环境的恶劣和女兵形象的高大。C妇救会会长和闺女、大娘商量如何周全保护女兵的情节,表现了群众对革命战士真挚的情感,也体现了救助事件的普遍性。D小说中的外貌描写采用了简笔勾勒,手法独特,如用不同的发型表现不同人物的身份:大辫子的是姑娘,绾发髻的是出嫁的、上年纪的。解析:
23、B项,“意在突出环境的恶劣和女兵形象的高大”分析有误,应该是意在交代她当兵和躲在这儿的原因,交代她为什么看着姑娘的长辫子。故选B项。8小说倒数二、三段中三处加点的“愣”字,分别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第一处,表现“她”发现那闺女发型突然变化时内心的惊讶;第二处,面对村里女人们清一色的齐耳短发,“她”明白了她们的用意,内心震撼、感动;第三处,表现了敌人面对清一色的发型无计可施时的狼狈。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词语作用的能力。答题前,先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倒数二、三段中三处加点的“愣”字,
24、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第一处的“愣”,是写她昏迷后醒来时看到那姑娘的长辫子没了,是齐耳短发,和她一模一样时,她内心的惊讶。第二处“愣”字,是村子里的女人们被集中到一块儿后,她发现所有到场的女人都是一样的齐耳短发,她知道她们这样做是为了救她,她内心既震惊,又感动。第三处“愣”字,是写敌人本想通过发型来查出藏在村子里的女共产党,哪知,面前的女人个个都是齐耳短发,这让敌人傻眼了,不知该如何是好。9“革命头”这一发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推动情节的发展,村里女人们发型的变化,使小说情节发生突转,更为曲折生动;突出了人物形象,村里女人们集体改变发型,巧妙地保护了受伤的女兵,使
25、战争年代对敌斗争中勇敢智慧的女子群像更加鲜明;深化主题,“革命头”这一特殊发型,既是追求革命、支持革命的象征,也蕴含了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与百姓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而成的鱼水深情。解析:本题要求分析“革命头”这一发型在小说中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看,因为她是革命头,而村子里的女人们要救她,因此才有了后面的清一色的革命头,因此“革命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物形象来说,村子里的女人们都变了发型,是为了掩护她,能表现战争年代对敌斗争中勇敢智慧的女子群像。从表现主旨的角度分析,“革命头”这一发型,既是她追求革命的象征,也是村子里的女人们支持革命的象征,表现了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同时也深化了
26、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27、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
28、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
29、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解析:“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排除B、D两项。“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排除A项。故选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
30、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解析:B项,“朝廷对死去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错误,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故选B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
31、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C贞元九年,贾耽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生病,多次借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D贾耽嗜爱读书,通晓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等地理知识。解析:C项,“贾耽生病”错误,文中说的“耽病之”,不是贾耽生病,而是“担忧”,“病”的意思是“担忧”,选项曲解实词意思。故选C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32、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5分)译文: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有反对有拥护,人心一定不安定。(2)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5分)译文: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贾耽”;“以”,动词,认为;“命”,任命;“若”,如果;“谋之军中”省略介词“于”,应为“谋之于军中”,“谋”,谋求;“则”,那么;“下”,下层士兵;“
33、背向”,反对和拥护;“固”,一定,必定。第二句中,“归第”,回到府中;“少”,稍微;“近习”,亲近;“愠”,发怒、生气。参考译文: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朝廷)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
34、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 “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不久(贾耽)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
35、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他们)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并)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有反对有拥护,人心一定不安定。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贾耽)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对此)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
36、。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元靖。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见到他,一定会向他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他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闲望吴融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
37、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注】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D本诗前四句写场景,后四句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之处。解析:A项,“语言清丽典雅”赏析有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化的语言。故选A项。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首
38、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内心的悲哀;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地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如“映山雨”“临水花”“蛱蝶狂飞”“鸳鸯稳睡”,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阙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
39、和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却羡暝归林上鸦”写自己羡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春望中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了内心的痛苦和愁怨。(2)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山,先正面描写山之相连和高耸,再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表现出三峡的雄险气势。(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融追忆过往和感慨当下于一体,巧妙借助地名,点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第卷表达题三
40、、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是明显的逻辑谬误。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隔靴搔痒。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穿凿附会,捕风捉影,哗众取宠。
41、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
42、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解析:B项,搭配不当,“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掌握”与“方式”“实践”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影响了”应移到“很大程度上”之后。故选A项。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失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D)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B包身
43、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D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解析:“失语”的引号与D项中的引号作用均为特殊含义。“失语”并不是真的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而是比喻中国本土文艺批评失去话语权。“送去主义”也并不是指真的把东西送出去,而是喻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媚外求荣、讨好帝国主义的政策。A项,表反语。B项,表强调。C项,表文章着重论述的对象。故选D项。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
44、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解析:A项,“采取主观策略”应紧接“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应放在最后,与下文“是明显的逻辑谬误”衔接。B项,“从主观结论出发”是“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的前提。D项,“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
45、略”两句应互换位置。故选C项。20阅读下面几位高三学生的对话,完成小题。(5分)甲: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一点都不过瘾。乙: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多方便啊!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丙: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花费时间不多,效果比看杂志要好。(1)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4字)答:碎片化、功利性。(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80字。答:示例一: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
46、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示例二:当下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功利性倾向,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和考试压力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语文老师很难奏效,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解析: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点”,这就需要考生根据材料中三个人的对话来概括,可以从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目的两个角度概括,如甲说“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乙说“不占用大块的时间”,丙说“花费时间不多”,根据这些内容可知,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属于碎片化的,没有集中的时间,这是阅读方式方面的特点;再看阅读的
47、目的,乙说“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丙说“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效果比看杂志要好”,根据这些内容可知,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功利性很强,主要是考虑它的使用价值。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解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即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然后对这个问题做出评价,态度要明确,本题中要指出“碎片化”“功利性”阅读的弊端,如“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等,最后给出建议。21(2019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奇妙的
48、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有些先长叶后开花,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解析:第空,根据上文“先开花后长叶”,下文“花叶同时生长”,可知,此处应为“有些先长叶后开花”。第空,根据下文的分析,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主要看叶芽或是花芽,哪个
49、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哪个就会先生长。此处应填“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与“密切相关”衔接。第空,根据后文“先叶后花”,可知这里要填“(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杭州滨江,一辆三轮车违规撞上宝马车,面对交警要求赔偿对方4 000元的处理意见,三轮车车主认为:“我这么穷,对方那么有钱,为什么要让我赔?”宝马车车主始终坚持索要赔偿。河南新密,一中学生骑车不慎撞上路边停靠的宝马车,便留下字条和打零工挣来的300多元钱向车主道歉。宝马车车主不仅未追究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针对以上事件,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
50、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中叙述了两件事。一件是一辆三轮车违规撞上宝马车,三轮车车主认为“我这么穷,对方那么有钱,为什么要让我赔?”宝马车车主始终坚持索要赔偿;另一件事是一中学生骑车不慎撞上路边停靠的宝马车,便留下字条和打零工挣来的300多元钱向车主道歉,宝马车车主不仅未追究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两件事的区别为“一个拒绝”“一个主动赔偿”,“一个索赔”“一个还给助学金”。由此可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从三轮车车主和中学生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主动承担责任”;从三轮车车主的话可以立意为“责任和贫
51、富无关”“不要用道德绑架法律”等;从两个宝马车主的角度可以立意为“坚持原则”“宽容”“善良”等;从撞车者的态度和结果可以立意为“事在人为”“以心换心”等。行文时注意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论述时注意结合现实的类似事件进行分析,让文章具有普遍的意义。例文:勇于承担责任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之所以能够坚持向上爬,是因为它有对自己永不言弃的责任。而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却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逃税,甚至开车撞人后逃之夭夭。这些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正
52、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是麻烦,而责任中也会包含着一颗真心。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
53、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心甘情愿。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地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着。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勇敢地承担责任,将责任之心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金子般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