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300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 案 装 订 线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导学案编制:万宝奎 审核:万宝奎 审批: 编号:2014LS22【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三大制度出发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各项政治制度的职能、作用意义等,与西方国家代议制、政党制度相比较,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 【学习重点】1954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学习难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主学习】一、 新中国的建立(开国大典)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 会议通过了 2、开国大典:1949.10.13、性质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4、意义:A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D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 向 顺利过渡,以替代临时宪法共同纲领。2、内容:A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B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3、性质: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4、意义:A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 B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C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为社

4、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确立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 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 与 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 。曲折发展1957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 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十年“ ”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人大加强 工作,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确立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 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经过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的确立。组织形式: 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一届人大之后,政协成为 、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调动了 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 , ”的方针,做为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

6、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挫折1957年的 斗争扩大化,使很多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无法参政议政,严重破坏了多党合作制度。“ ”时期,民主党派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限于瘫痪。恢复和发展“ ”结束后,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并得到了新的发展。1992年,党提出与各党派“ , , , ”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内容:在 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 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实施 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对自治区的类型、自治机关的

7、组成、 、自治区内的民族关系都做了详细的说明。1954年,第一部 对这一制度做了更明确的说明。到1956年,我国已建立了 大省级自治区, 余个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已经初具规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重新得到落实。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 ,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用:这一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 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日益繁荣与发展。【重难诠释】1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本质区别 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

8、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 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第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第二,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 特点第一,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

9、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在政治上,各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 第二,在共产党领导下,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不是政治竞争以图轮流执政的关系,而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关系。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共识,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第四,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原因一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二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10、,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特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和联系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区别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

11、种主要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人民政协的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即由上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县及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由

12、下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巩固应用】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 A. B. C.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 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维护统一 A. B. C.

13、 D.为实现民族平等,党和政府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B.给少数民族地区以大力的财力支持 C.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6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8“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三省六部制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9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所属政党状况,该表说明了( )网Z*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B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101954年刘少

15、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_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适宜的政治制度,就是因为它便利人民经常经过这样的组织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得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所指的制度应该是()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非选择题11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时期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

16、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白皮书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

17、建设导学参考答案及提示BB分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底,而第一部宪法制订于1954年秋,因此,凡是带的选项都是错误的。B分析: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民主党派已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变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A分析:回答时,要注意对“国家政治生活”正确理解。所谓“国家政治生活”是指有关国家政权、国家事务及方针大政等方面的活动,而维护统一不属于具体的国家生活的内容。D分析:民族平等首先是政治平等,与政治有关的只有C、D两个选项,而D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6B7B8C 9B10D11(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2)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权力主体是人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权力广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题,从材料信息看,张教授认为中央集权制度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第(2)题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法制建设;第(3)题,主要从材料中“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等信息进行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