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2699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沪教版 (共24张PPT).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是哪四部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习目标: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3、掌握“而”“之”字的用法。1、了解孔子及论语。(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而:2、乎:3、朋:表示承

2、接关系,然后、并且。时,经常。习,复习。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说,yu,通“悦”,喜悦。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4、知:了解(自己)。5、愠:恼怒。怨恨。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学习的方法、兴趣、态度。1、知:3、知:2、之:代词,指所要学的东西。读zh,通“智”,聪明,有智慧。(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zh,知道,懂得。4、是: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态度,

3、不要不懂装懂。(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好:Ho,爱好,喜好。(对于知识)了解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乐的人。2、乐:L,以为乐。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2、焉:兼词,的人。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4、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5、其:其中,他们。这里说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6、善:优点。(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温

4、习,复习。4、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可以 凭借(这)成为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3、可以(之)为:2、故:旧的知识。新:新的体会和发现。(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3、凋:1、岁:年。2、然:这样。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这一则讲的是为学为人的道理,用松柏不畏严寒,比喻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1、无:(七)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那么。2、则:不要只追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这里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5、欲速则不达”充满辩证的火花。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W,通“勿”,不要。3、欲:想要。(八)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5、益:好处。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1、吾:我。2、尝:曾经。3、食:吃饭。4、寝:睡觉。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阐述“思”与“学”的关系。表示顺接表示转折“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6、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亦乐乎半部论语治天下。(宋朝宰相)赵普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练习之,指学到的东西。第一个之,指代事物,第二个之,句末语气词。之,代词,它。之,代词,代他的优点。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论语()愠()亦()知()好()乐()不亦说乎()矣()lnynwngdizhziyuhu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温故而知新。故:学而不思则罔。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厌:同“悦”,愉快。旧知识。迷惑而无所得。因此。满足。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厌ABBA4填空。八则是记录和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5八则的中心可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孔子他的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