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赤壁赋》学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2634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赤壁赋》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赤壁赋》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壁赋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学习赋主客问答这一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3、结合作者处境,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4、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学习过程:一 、自主预习: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如冯( )虚御风 桂棹( )兮兰桨 泣孤舟之嫠( )妇 苏子愀( )然 山川相缪( )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举匏( )尊以相属 寄蜉蝣( )于天地 二、课堂思考或动手:(一)探究第一自然段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

2、了怎样的意境?2、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3、思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二)探究第二自然段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 3、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是否太突兀? 4、此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 探究第三自然段1、思考:客人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 2、写曹操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盖世英雄吗?那么写曹操的重心放在哪里呢? 3、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几组对比,请同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四)探究第四和第五自然段1、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 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2、作者又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 3、最后一段酒后一片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结的作用? 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反馈训练思考:第三段客人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学习小结:作业: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