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177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模拟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D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

2、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3.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公民法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D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4.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提倡“美德即知识”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君主专制5

3、.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A赋予国王立法权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布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洲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C建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D建立民主自由制度7.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

4、、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8.表2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表2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

5、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9.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

6、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12.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13.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7、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新经济政策中的决定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14.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1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

8、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军阀混战和国民大革命1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

9、,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引发了( )A新思想的萌发 B太平天国运动 C民族工业兴起 D维新变法运动17.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8.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

10、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19.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革命中心的迁移 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 斗争手段的改变 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A B C D2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需要()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伸民权”“设议院”21.帝

11、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2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2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

12、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2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1说法正确的是( ) 表1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2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

13、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2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5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6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图7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27.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争取

14、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28.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9月报道,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后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的外交”,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该现象实质反映出当下日本( )A着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致力提升国家政治话语权的影响C成功独霸世界政坛的强权理念 D顺应鲜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地区发展29.俄罗斯的一位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它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A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 B错误地将当今世界

15、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C受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30.下面漫画民主推销员从本质上表明美国( )(从左往右依次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A冷战后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 B利用北约武力输出民主C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D造成许多国家政局动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2分,第33题13分,共55分)31.(20分)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

16、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文录(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3分)

17、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

18、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32.(22分)国家力量的崛起受多种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

19、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8分)材料二、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

20、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6分)材料三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在与上图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我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的。(8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崛起的认识。(4分)33.(13分)“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实现中国梦,应用发展务实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不同的人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

21、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探究二、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探究三、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22、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3分)(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2分)(3)“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分)(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2分)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2分)试卷答案1.C 2

23、.A 3.D 4.C 5.C 6.B 7.D 8.C 9.C 10.B 11.A 12. D 13.A 14.A 15.C16.B 17.C 18.C 19.B 20.D 21.C 23.D 23.D 24.C 25.C 26.C 27.C 28.B 29.D 30.C31.参考答案:(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2分)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

24、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答出三点即可,6分)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3分)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3分)(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

25、帝退位包含这不流血的政变、南北方的妥协是否成功、民国建立是否实现民主共和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4)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答出两点即可,4分) 因素:研究者所处时代对研究者的影响。(2分)试题分析:辛亥革命、英国光荣革命、史观等。(1)根据题干信息及材料一关键信息“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等,本问考查“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相关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二者的联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等。结合所学知识

26、,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爆发的推动作用:A.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从而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B.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D.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的不满,如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等。(2)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

27、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3)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4)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文革后历史研究的史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原来的革命史观、改革开放后流行的现代化史观等多种史观出现,史学研究运用什么样的史观,和作者认识等分不开。32.(1)影响:促进了德国经济实力增强;促进德国政治发展,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改变了雅尔塔体制下欧洲的版图和政治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8分,一点2

28、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2)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6分)(3)融入:1972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体制上为融入世界创造了条件。(2分)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赢得了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标志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

29、开放。(2分)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为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2分) (4)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国家崛起的前提;顺应世界潮流,把握国际机遇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 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3.(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民本思想。(3分)(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2分)(3)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 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2分)(4)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2分)针对在一个大国建立民主共和的需要,创立了联邦制国家;为了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创立了三权分立体制。(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