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kxxtt 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表示 ,斜率越大,速度也 两图象相交说明两物体 ,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位移速度越大 相遇时的 ,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 刻位移 1位移 时间()图象(2)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或 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 变速运动.(3)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 另一边,位移改变 方向.(4)图象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 零,即物体的速度为 零,表示物体 静止;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 相同 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 相反 的方向运动2速度时间(vt)
2、图象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 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kv/t表示该时刻物体的 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也 越大.(1)两图象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 相等,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开始 反向.(2)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 匀变速 直线运动或 匀速 直线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 变加速 运动(3)图象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 零,即物体a 0,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图象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 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 相反.常见运动的运动图象及物理意义解答:用图象表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图象具
3、有简明、直观等特点对于物理图象,需要从图象上的轴、点、线、面、斜率、截距等方面来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为不同的物理函数图象中,这几方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不同下表给出了xt图象和vt图象在这几方面的具体物理意义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a0,x有最小值)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匀减速直线运动(a0,x有最大值)坐标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点表示某时刻质点所处的位置表示某时刻质点的速度线表示一段时间内质点位置的变化情况表示一段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变化情况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面积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
4、积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的为负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的时刻和位置表示两质点在此时刻速度相同1运动图象例1: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141所示,由图象可知()A前10s物体的加速度为0.5m/s2,后5s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B15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10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10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解析:从图线的斜率可知物体在前10s内的加速度为0.5m/s2,后5s内的加速度为1m/s2,A正确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开始做匀减速直
5、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15s末物体速度为零,离出发点距离37.5m,选项D正确,B、C错误答案:AD方法点拨:应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时,要抓住图线的特征与运动性质 的 关 系,要 抓 住 图 线 的“点”、“线”、“面积”和“斜率”的意义变式训练1: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11.6m/s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26.4m/s2,直到停止,共历时130s,行程1600m,试求:(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2)若摩托车从静止启动,a1、a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2mm20221121222212.8()2(130)16001.6
6、m/s6.4m/s(21/s)m2mmmmvvtvaxvvvvvvaaaaaa画出 图象如图 甲 由 有解析:而 解得舍去另一解 minmin222212mmi122n1()1600 1.6m/s6.4m/s2264641.61.64m/sss50s50s.6 2mmmmvtttvvvaavaaavat路程不变,则图象中面积不变,当 越大则 越小,如图 乙 所示设最短时间为,则 其中,由即最短时式得故间为 方法点拨: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并鲜明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各种关系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直观、简洁,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2追及、相遇问题解答:(1)列方程法:取同一位
7、置为位移参考点,列出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当位移相等时表示两物体相遇(2)图象法:在xt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在vt图象中可根据两图线分别与t轴围成的面积的关系来判定两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遇条件,但要注意不能反映两物体是否从同一位置出发(3)相对运动法:取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和位移参考点,要注意将两个物体对地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转化为相对的物理量例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应满
8、足什么条件?2002000()(2)(2)(12126)6AABBABABABAxv tatvvatBxatvatxxxavaxvAxvvv:、车的运动过程 如图所示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对 车有 对 车有 解法一:物理,两车有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车的初速度 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析析分法2202000201(26122)3220(2)432()0ABxxxv tatxatatv txtvaxtAvvax ,由解法一可知 ,即 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 时,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解法二:极车的
9、初速度 应满足的条件是值法 利用判解别式求0()2ABABtAvvvatBvvat 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 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 车有 对 车有 解法三:图 象法0200000031123626vttxxv tvvavvaaxAva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经 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车的初速度 应满足的条件是 方法点拨:三种解法中,解法一注重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抓住两车间距有极值时速度应相等这一关键条件来求解;解法二中由位移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来确定方
10、程中各系数间的关系,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法三通过图象不仅将两物体运动情况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也可以将位移情况显示出来,从而快速解答变式训练2:现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s停下来若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是否发生撞车事故?0220m/s40s0.5m/s.AvaABABB 如图,汽车 以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停下来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当 车减为与 车同速时,是 车逼近车距离最多的 时刻,这时若能超过 车则相撞,反之则解析:不相撞20220021
11、2222 m364ms28s 628m 168364m1640036228m 190.52060.56m80m1mvaxABxtvvBxtxxvavvv ta据 可求出 车减为与 车同速时的位移此时间 内 车的位移为,则 所以两车相撞方法点拨:(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该物体前是否停止运动(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12、,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变式训练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013.5m处做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及人反应的时间),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223m/s/213.5m 9m/s3s/220m13.5 13.5m1m526.mtvtvtvtvatxxatxax 设经过时间,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将 代入得到:,再由 解得: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位移为,则:代入数据得到 所以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解析: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