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海上英魂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1367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海上英魂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海上英魂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海上英魂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海上英魂_语文S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认识“霎、锚、霄、频、屡、舵”6个会认字。积累“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

2、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

3、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

4、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体会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生字词卡片,课件。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甲午海战中的英雄邓世昌的课文。(板书:海上英魂)二、学习生字词1检查自学。(1)认读词语。霎时 起锚出海 响彻云霄 频频发炮 云霄 同归于尽 屡中敌舰 毫不示弱 乘风破浪 置之

5、度外 (2)理解重点词语。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2)师生共同交流: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国北洋舰队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起因(第1自然段)

6、:写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经过(第26自然段):写黄海海战,激烈悲壮。结果(第7自然段):写我国海军虽战败,但精神永存。 三、细读课文,加深感悟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段落使你最受感动。找出来,在旁边写上相应感受。2小组讨论交流。3派代表发言。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

7、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侧面描写。衬托人物高大的形象。)四、小结学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五、布置作业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学习时,先弄清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重点学习我军官兵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这部分内容。画出描述黄海激战场面的句子和描写邓世昌在战斗中的行为、语言、神态的句子,抓住“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黄海海战的悲壮情景和邓世昌率领将士们顽强作战的动人画面,体会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