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2教学反思这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以“一棵枯树的倾诉”为题,用第一人称写出枯树的遭遇和经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效果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总目标指出:“要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示自己独立的、有趣味、有创意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还要求“拓宽写作范围,为他们易于动笔,展示写作成果,不断获得成功感和审美愉悦感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我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说中,学生易于将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尽可能多地联系起来,使“想象-语言-思维”呈动态积累,具有辐
2、射性功能。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语言促使思维过程进一步清晰,思维促使学生对想象内容进行取舍与权衡。说使思路清晰,思维使语言严密、合理、丰富。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学习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二、成功之处 这次习作中的所有情节,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认识,想象出情节,然后形成一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使学生努力寻求不同的结局,培养求异思维的同时进行了多角度的、发散型的思维训练,新奇的设想层出不穷
3、,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在这有趣的延伸性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习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在这次习作指导中,我首先导入新课,易语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古代有个叫公孙治的人能听懂鸟的话语,其实,这并不神秘,如果我们也能像她那样尊重自然万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它们的体会,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与万物沟通的本事。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1、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教师提示)2、出示描写大树的好词好句的课件。3、出示枯萎的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4、学生对照两幅图,思考:大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哪些遭遇会使它发生这样的变化?
4、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最后明确作文要求1、学生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课件出示要求。3、学生选定一个让大树枯槁的原因,同桌互说。(以第一人称)4、全班交流,讨论写法。明确以对比的方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可适当倒叙。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去完成习作了,这节课就取得了满成功。三、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在学生写作到一定阶段后,我没有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从而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评价。这样就忽略了评改环节,使学生不能从评改中有所收获。四、改进措施如果我重新再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我要抓住时机,在想象作文的评改中指导学生做到两个创新:一是内容创新,题材新颖,想象独特;二是表达创新,用词造句布局谋篇都与众不同。让学生感到这既是修改的过程,也是成果展示的过程。这样,为进一步改好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