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第1课 题西林壁一、注释1、题西林壁: 2、横看: 3、侧: 4、缘: 5、面目: 6、识: 二、诗意前两行: 后两行: 三、填空1、题西林壁是宋朝诗人( )的一首( )这首诗概写( )的总体印象启迪人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2、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的(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弟( )合称“( )”。3、题西林壁前两行写了作者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的位置观看( )的感觉。实写( )四、选择题1、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
2、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苏轼,字子瞻,号(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A.东坡居士 B.青莲居士3、“缘”的意思是( ).A.由于 B.缘分五、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六、谈一谈,你从题西林壁中学到了什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
3、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