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3.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0810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抓准特征 俭省画人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其实,文章写人,肖像上重在抓准典型特征,并非一定要写眼睛。纪念刘和珍君写刘和珍,放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展示人物的生命气质,准确把握人物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特征,三次写刘和珍的“微笑”,通过极俭省的肖像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将一个深谋远虑、胸怀广大的进步青年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抓准特征,俭省画人,是本文刻画人物成功的手段之一。叙事写人,肖像描写无需面面俱到,只要抓准特征,力求突出人物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对丰富人物精神气质、表现中心思想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就是成功的。纪念刘和珍君在

2、刻画刘和珍的肖像时,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文章第一次写刘和珍,就抓住了她的微笑之美。作者与之第一次相见,是她在反对杨荫榆的行动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女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桀骜不驯。但她却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就颠覆了作者原来的想象。而这对于刘和珍“温和”“微笑”的描写,反映出刘和珍不同寻常的从容气度,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以及她对进步师生的态度。而第二次写刘和珍,“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照应上文,用“也”“还是”等词语,强调她对革命师生的态度没有改变,她并没有因为斗争暂时的挫折而悲观气馁,而是依然乐观、坚毅、强韧。用“始终”再进一步强调,说明从认识她那天起直到最后一次和她见面,刘和珍给鲁迅的印象都是和蔼可亲的。“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这次写刘和珍的微笑,包含着作者对刘和珍牺牲的悲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残杀爱国学生的愤恨合鞭挞,也进一步将刘和珍这个具有中国传统之美和进步思想的女性定格于历史的记忆中。蒲松龄聊斋志异被认为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人物肖像描写能达到如此笔力,能够“高人一等”,“入木三分”,也一定能将人物写活写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