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3讲生物的进化考纲展示核心素养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命观念通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知识,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2科学思维通过物种形成、种群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培养归纳与概括、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由于人类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高度关注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考情统计2018全国卷(29);2016全国卷(6), 基础梳理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项目自然选择主要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
2、变异 适者生存评价贡献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足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定向的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隔离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所含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共同进化进化证据主要是化石基础小练1判断正误(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3)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后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4)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
4、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6)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7)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2教材拓展(1)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什么?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什么?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表现型);根本对象是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
5、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3)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提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4)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其原理是什么?提示: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其原因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负反馈调节。3思维探究分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1)图中:是_,是_,是_,是_。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_和隔离。提示:
6、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3)物种的形成是否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举例说明。提示:不一定,如多倍体植物的出现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没有经过地理隔离。锁定高考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针对练习|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区别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BC D解析:选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2019届湖南十三校联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7、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解析:选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锁定高考二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出现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是质变基因频率改变,属于同一物种,是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
8、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针对练习|命题点一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3(2018年浙江卷)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解析:选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
9、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4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解析:选B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
10、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基因多样性。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产生生殖隔离。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生活的区域环境不同,所以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可能不同。|规 律 方 法|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命题点二生物的共同进化5(2019届河南郑州质测)鼠尾草的雄蕊
11、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B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
12、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6(2018年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
13、。(2)“精明的捕食者”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
14、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A100%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PAAPAaPaPaaPAa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3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p100%q100%(p为XA频率,q为Xa频率)4利用遗传平衡公式,求基因型频率(1)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
15、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3)也可利用平衡公式求基因频率。|针对练习|命题点一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1(2019届山东烟台一模)桦尺蠖的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870年,某一区域的桦尺蠖以浅色为主,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工业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蠖每年浅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30年后该区域的桦尺蠖个体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
16、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域的桦尺蠖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B30年期间桦尺蠖种群形成了新物种C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蠖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7%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B由体色差异可以推测出,个体间基因可能存在差异,体现基因多样性,A正确;30年间,桦尺蠖并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不能形成新物种,B错误;由题干可知,1870年:aa70%、Aa20%、AA10%,设该种群有100个个体,则1871年:aa个数707010%63,Aa个数202010%22,AA个数101010%11;a的基因频率为(63222)/2(63221
17、1)100%77.083 33%77%,C正确;环境通过选择个体表现型,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 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为()A43% B48%C52% D57%解析:选C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 000只果蝇中m的基因频率就是F1中m的基因频率,即100%52%。命题点二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3(2019届吉林松原期末)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
18、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A0.648 B0.72C0.768 D0.88解析:选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中R的频率为1,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新种群中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所以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0.6(112%)12%10.648。4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30%,21% B
19、30%,42%C70%,21% D70%,42%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A配子的基因频率55%30%1/270%,a配子的基因频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的频率AA、Aa、aa分别为49%、42%、9%,统计得到A基因的频率为49%42%1/270%。命题点三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5(2019届山东威海期末)据调查,某校学生中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92%、8% B8%、92%C
20、78%、22% D36%、64%解析:选A依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某基因的频率某基因总数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由于B、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而每个女性体内有2条X染色体,每个男性体内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XB基因频率(42.32%27.36%146%)(42.32%27.36%20.32%246%14%1)92%;又因为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所以Xb基因频率192%8%。6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781487030A.85% B30%C2
21、0% D15%解析:选C每个女性基因型中B或b基因共两个,男性基因型中只有一个B或b基因。则Xb的数量是(148230)60,XB与Xb的数量为(782142827030)300,故Xb的基因频率为60/300100%20%。命题点四利用遗传平衡公式,求基因型频率7(2015年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22、()A75% B50%C42% D21%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命题点五自交与自由交配条件下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8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
23、选C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中个体的百分比为AA:40%40%16%,aa:60%60%36%,Aa:48%,A的基因频率: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个体百分比为AA:16%48%1/428%,aa:36%48%1/448%,Aa:1/248%24%,A的基因频率:28%1/224%40%。|规 律 方 法|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
24、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易错澄清易错点一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点拨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易错点二种群物种点拨(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看
25、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易错点三不能准确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基因频率点拨(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对男性(XY)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若某地区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b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色盲率则为x2。结论语句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隔离的两种类型(1)地理隔
26、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4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2018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解析:选A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所以群体中近亲繁殖会提高
27、纯合体的比例;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离;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2(2018年海南卷)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解析:选B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
28、物种。3(2018年海南卷)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B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4(2016年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29、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避免F区豹种群消亡,从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后,F区豹种群数量增加,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也会增加;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F区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后代雌雄比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F区引入雌豹后,十年内豹种群增加,说明豹的数量未超过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十年间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随物种的进化,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5(2019年天津卷)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
30、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解析:选B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