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顾拓展八一、读拼音,写词语。基础巩固陶 醉纯 熟陌 生微 波粼 粼二、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使句子完整通顺。不凡绕梁阳春匠心巧夺落臼妙生人口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2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断绝琴弦是为了悼念知音钟子期。()3月光曲一文主要写了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4达芬奇,法国著名画家,堪称“旷世奇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他永垂青史。()5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能力提升四、阅读短文,回答
2、问题。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王献之写完一缸水
3、,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得像样儿。(1)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学习书法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工夫”二字。工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2)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工夫,花多少代价。他
4、还告诉儿子:工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工夫在字外。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之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十八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使你联想到哪一句名句格言?(1)(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1)由文中的“_”,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练字的辛苦;“_”则形象地写出了人的骄傲自满的心态。方法指导启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写完一缸水有点飘飘然了(2)要学习好书法,除了练字本身要_之外,还要_,加强_,_。文章最后一段话,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哪些名句格言?请写出两句。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下苦功认真读书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受到的启发有:一要持之以恒;二要刻苦训练;三要认真读书;四要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