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黄鹤楼送别 第1课时试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基础训练】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
2、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看拼音,写词语。来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
3、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nng sh bi fn yu y y mn tin xijin xng y
4、yn r jn yn w m mn二、辨字组词。唯( ) 暮( ) 惜( ) 洒( )惟( ) 幕( ) 措( ) 酒(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满天下 ( )西辞黄鹤楼 永世不( ) ( )见长江天际流 四、造句。饯行_誉满天下_【拓展训练】五、照样子,写词语。1. 浩浩荡荡:_、_、_、 2. 依依惜别:_、_、_、 3. 沙鸥点点:_、_、_、 六、选词填空。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2. 请写出一首有关于送别情景的古诗。来源: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一、凝视 白帆 友谊 誉满天下 饯行 一饮而尽 烟雾迷蒙二、略。三、誉:名誉,名声 故人:老朋友 绝:断绝 唯:只,单单来源:学#科#网Z#X#X#K四、今晚我们全家要为去美国的姑妈饯行。 雄伟壮观的长城誉满天下。五、1. 马马虎虎 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 开开心心2. 依依不舍 洋洋得意 勃勃生机 娓娓动听3. 神采奕奕 威风凛凛 相貌堂堂 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