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9027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共21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伯牙绝弦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起,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高山流水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2、,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翻译课文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一起讨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鼓”,弹。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

4、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译 文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俞伯牙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你能想象伯牙当时的心情吗?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