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迥:远。傍:靠。发:开放。经冬:过冬。销:这里指冰雪融化。诗意: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
2、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新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且莫:切莫。只:只留下。引:延伸。诗意: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浅黄。柳条虽长,可他未必能蘸到水。啊,原来是水中的柳影将他拉长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
3、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岛。绕:环绕。对花的护卫。妖娆:娇艳美好。陌:这里指小路。诗意: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争奇斗艳。即使像雪那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在南边小路上被碾作尘埃。第一步,读熟诗句,关键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三是体会怎样读才是在读诗,让诗文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诗的感觉,为下一步的诵读奠定基础。第二步,读懂诗意。自己对照诗后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使学生对诗的整体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三步,体会诗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第四步,朗读抒情。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以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的目的。第五步,欣赏解读。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这一步是学生在前面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要求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能进行欣赏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如北陂杏花的第三句“纵被春风吹作雪”,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杏花被春风吹落,漫天飞洒的曼妙情境。第六步,拓展诵读。读一读课前搜集的其他描写梅、柳、杏三种植物的古诗,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