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达标测试【】多做练习题和试卷,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数学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八年级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达标测试,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年级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达标测试一、目标导航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二、基础过关1.如图,球从A处射出,经球台边挡板CD反射,击中球B,若AC=10,BD=15,CD=50,则点E到点C的距离为 .2.某学生利用树影测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5米长的竹竿的影长为0.9米,他马上测得树的影长为3米,则这棵树高为 米.3.雨后天晴,小明在运动场上运动,他从前面2米远的一块小积水处看到旗杆顶端
2、的倒影,如果旗杆底部到积水处的距离为20米,小明眼睛的高度是1.4米,那么旗杆的高度是 米.4.如图,是用杠杆撬石头的示意图,C是支点,当用力压杠杆的A端时,杠杆绕C点转动,另一端B向上翘起,石头就被撬动.现有一块石头,要使其滚动,杠杆的B端必须向上翘起10cm,杠杆的动力臂AC与阻力臂BC之比为5:1,则要使这块石头滚动,至少要将杠杆A端向下压( )A.100cm B.60cm C.50cm D.10cm5.如图,身高为1.6米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BA由B向A走去,当走到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测得BC=3.2m,CA=0.8m,则树高为( )m.A.
3、4.8 B.6.4 C.8 D.10三、能力提升6.小玲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AB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EA=21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1.6米.请你帮助小玲计算出教学大楼的高度AB(注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7.如图,两根电线杆AB、CD都垂直于地面且相距 m,分别在高为10m的A处和15m的C处用钢索将两杆固定,求钢索AD与钢索BC的交点M处离地面的高度MH.8.如图,在一个长40m,宽30m的矩形小操场上(AB=40m,BC=30m),王刚从A
4、点出发,沿着ABC的路线以3m/s的速度跑向C地,当他出发4s后,张华有东西需要交给他,就从A地出发沿王刚走的路线追赶.当张华跑到距B地2 m的D处时,他和王刚在阳光下的影子恰好重叠在同一直线上,此时,A处一根电线杆的影子也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求他们的影子重叠时,两人相距多少米?(DE的长)求张华追赶王刚的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1m/s)9.小明想用镜子测量一棵松树的高度,但因树旁有一条小河,不能测量镜子与树之间的距离,于是他两次利用镜子,如图所示,第一次他把镜子放在C点,人在F点时正好在镜子中看到树尖A,第二次把放在D点,人在G点正好看到树尖A.已知小明的眼睛距离地面1.70m,量得CD
5、=12m,CF=1.8m,DH=3.84m.请你求出这棵松树的高.四、聚沙成塔新域广场省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并测得(1)中,BO=60米;OD=3.4米,CD=1.7米;图(2)中,CD=1米,FD=0.6米,EB=18米;图(3)中,BD=90米,EF=0.2米,此人的臂长(GH)为0.6米.请你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案.说明其运用的物理知识;利用同学们实测的数据,计算出旗杆的高度.4.7测量旗杆的高度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
6、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20;2.5;3.14;4.C;5.C;6.AB= 米;7.MH=6m;8. DE= m;3.7m/s;9.由相似可得: 解得AB=10.所以这棵松树的高为
7、10m.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0.略.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