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403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能理解“拟定、殉职”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学习毛主席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过程与方法1结合图片和资料扩展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2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毛主席常人的慈父情感和超人的无私胸怀。1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毛主席的两篇课文,在第

2、25课里,我们了解到毛主席及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第26课中,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在这两课里毛主席是伟大的、崇高的,他永远和红军战士一起战斗,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为人民着想,但是你们知道吗?毛主席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家、有孩子,那他对自己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面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和他的儿子毛岸英同志的课文,看看这里的毛主席和前面的毛主席一样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拟定、殉国、赴难”等生字词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来源:学*科*网Z*X*X*

3、K3检查自学情况,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1)生字组词。拟(n):拟定草拟殉(xn):殉职殉国勋(xn):功勋勋章赴(f):奔赴赴任黯(n):黯然黯黑嘛(ma):去嘛吃嘛(2)多音字。骨禁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1)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2)课文主要讲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牺牲在朝鲜,当彭德怀想将他的尸体运回来的时候,毛主席却选择让他当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的故事。2在通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题意。(1)“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下一句是?明确:何须马革裹尸还。(2)请同学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明

4、确: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3)教师介绍这两句诗的历史意义。明确: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着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彰显他们的忠心。后来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4)本文中的“忠骨”具体指什么?明确:具体指的是毛岸英的骨灰。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当主席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他心情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明确: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5、,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2第6自然段写道:“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在主席仰起头的瞬间,他的眼泪不仅在心里,还在哪里?为什么你觉得会在这里?明确:还在眼眶里,因为主席仰起头的动作其实是不想让他的眼泪落下来给别人看见,所以在眼眶里。3描写悲痛的词语有很多,如:柔肠寸断、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欲哭无泪,然而文中写毛主席悲痛并没有用这些词,那课文是怎样描写毛主席的悲痛的呢?明确:课文是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主席悲痛欲

6、绝的心情的。来源:ZXXK4阅读第6自然段,体会毛主席的心理。来源:学,科,网(1)当彭德怀提出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时,主席心中想的是什么?明确: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2)当想到金日成的来电时,毛主席又是怎么想的?明确:毛主席像是自我安慰地说:“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3)为什么毛主席最后会放弃让儿子的遗体回来的想法?是毛主席不喜欢他的儿子,不想见他儿子最后一面吗?明确:毛主

7、席想见他的儿子,但是他不能见他的儿子。因为此时他不仅是一个父亲,他更是一个国家的主席,他想的不再是一个小家,而是一个大家,所以他不能见。5毛主席的回话中,我们明显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主席的声音,一种是父亲的声音,从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明确:体会到主席的内心的矛盾。他作为一个父亲,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回来,但作为一个主席,为了两国之交,为了人民群众,他只能压抑作为父亲的想法,做着主席的决定。这都体现了毛主席伟大的襟怀。6文章结尾写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喃喃地对他的爱子说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想到的写下来,想

8、想毛主席会说什么?明确:发挥想象,体会毛主席心情,畅所欲言。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青山处处埋忠骨,_。明确:何须马革裹尸还(2)课外拓展升华: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有一叠整整齐齐的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看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明确:言之有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

9、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

10、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

11、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来源: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