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A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是造成积贫的原因,是造成积弱的原因,与史实相反,北宋中期军队的数量不是有所减少而是急剧增加,所以正确。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增强军队战斗力 B防止地方专权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
2、目的,可见是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本题迷惑项是B,但B项指代不明,体现不出与“军队”关系。(2012曲师大附中考试)北宋中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局面,原因是()A政府“不抑兼并” B广大农民流亡C大量农民逃亡 D均田制遭破坏解析:选A。由于政府没有控制土地兼并,使封建官僚、地主阶级大量占有土地,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2012德州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解析:选D。“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是关键信息,只有市易法具有此功能,故选D。
3、(2012淄博高二测试)王安石变法最具人性化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解析:选A。所谓人性化是指从农民的角度为农民考虑,青苗法就是考虑农民疾苦的集中表现。(2012扬州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特点是抑制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调整的是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2012枣庄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
4、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A BC D解析:选D。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通过限制一部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来扩大税源,因此排除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所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特征进行判断。(2012枣庄一中月考)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
5、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了地上。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安石采取的变法措施不包括()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募役法解析:选D。材料描述反映的是北宋军事方面腐败的现象,募役法是经济领域“求富”的措施,与军事整顿无关,故选D。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解析:选D。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C D解析:
6、选B。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但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2012烟台高二联考)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战国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解析:选D。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不是对大地主特权的限制,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不是针对官僚的特权。(2012宁德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A均输法 B市易法C保马法 D保甲法解析:选D。比较备选项的内涵,具有治安职能的措施是保甲法,故选D。(2012莱
7、芜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A变法目的 B变法方式C变法结果 D变法影响解析:选A。两次变法都是地主阶级推行的,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A是否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D是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改变了社会性质,而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社会中期出现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二、非选择题(16题22分,17题18分,共40分)(2012日照一中月考)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
8、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历史学习材料2:“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
9、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材料3: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1)材料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6分)(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10分)(3)材料3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10、(6分)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2: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3: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8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2、3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10分)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度;“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