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突兀的大石头冀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254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突兀的大石头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突兀的大石头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突兀的大石头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突兀的大石头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突兀的大石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科学品质。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本课中的一些地名和地质术语读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障碍,应该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如“陨石”、“秦岭”、“流域”、“地质学”、“第四纪冰川”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先弄清字音、字意,教师再适当点拨。如对于“突兀”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为了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

2、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科学品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步了解李四光(一)出示视频课件:介绍李四光。(二)谈话导入。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突兀的大石头。(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读

3、文情况。(三)检查预习,质疑、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出示课件老师点拨。(四)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受李四光的勤思好问(一)(出示课件捉迷藏)阅读思考:对于坪地上的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小伙伴们是怎么想的?李四光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呢?)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的意思。(二)思考:发现问题后,少年时代的李四光是怎么做的?(三)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四)全班交流出示课件。相机提问:1表演李四光去问陈二爹。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2表演结束后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陈二爹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3李四光又跑

4、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4.“整个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故乡回龙山,小仲揆也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了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感受李四光的执著(一)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李四光思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1921年,第一次在我国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址。2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3这块巨大的岩石来自秦岭。是冰川将它推移到这儿来的。4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指导朗读,读出李四光的执著。五、自由表达,交流感悟体会(一)课文为什么以“突

5、兀的大石头”为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一个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你想说的话。出示课件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三)展示交流。(四)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