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生动传神地说明了小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师”之概念,
2、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
3、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
4、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结合课后注释与练习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观看有关松鼠的影片,丰富对松鼠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来源:1、通过第九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同学们收获了很多。鲸这
5、一课,作者主要通过精炼平实的语言,从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清楚了“海中之王”鲸。2、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10课松鼠。这篇课文是由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课文作者的情况。学生介绍作者布封的相关资料,师点评,组织学生默读课后资料袋。来源:ZXXK3、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导语的提示,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默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要求:(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2)比较本文与鲸表
6、达上的异同。(3)从文中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课文内容方面。1、学习第一自然段。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并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归纳概况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用一两句好话或者一两个词语都可以。师点评并总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或外貌)。来源:ZXXK2、学习其他段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其他部分,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并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归纳概况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用一两句好
7、话或者一两个词语都可以。师点评并总结:第二、三段主要写松鼠的活动,第四段主要写松鼠的搭窝,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松鼠是胎生及它爱干净的生活习性。其中四五自然的都可以归为松鼠的生活习性。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是从松鼠的外貌、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向我们介绍的。 (二)课文表达方面。请用浏览或跳读的学习方法,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1、赏析重点语句。(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
8、巴底下歇凉。这段文字,作者用了一些词语,如“清秀”“翘”等,“清秀”本来是用来形容少男少女的,而作者却用来形容小松鼠的面容,可见作者是把小松鼠看做一个可爱的孩子来写了。这种写作方法叫拟人。用了拟人的方法对松鼠的特点作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运用拟人的方法,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再找出一些来自己体会体会。(2)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从松鼠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松鼠不仅知道把树皮当作船,还知道把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表现出了松鼠的智慧。像这种把树皮比
9、作船,把尾巴比作帆和舵的写作方法叫比喻。用了比喻,就起到了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不仅表达出了松鼠的智慧,更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3)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这句话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抓住了松鼠活动时的动作,写出了松鼠的警觉,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4)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5)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6)从不高兴时
10、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7)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8)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2、比较异同,探究写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鲸,它的说明角度和表达方法我们都十分清楚了,接下来,请根据表格要求浏览课文,并尝试着完成下列表格。课文内容上表达方法上语言风格上鲸来源:学#科#网Z#X#X#K形体大、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语言平实、朴素松鼠外貌、性格、行动来源:比喻、拟人语言生动、融入了喜爱之情相同之处:都是介绍动物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3、教师小结:不同的作者,描写不同的动物,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都能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四、布置作业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五、板书设计10*松鼠 法国布封 文艺性说明文外貌 漂亮松鼠活动 乖巧生活习性 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