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68267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二首教案文本教学解读登鹤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两首古诗,皆为远望之作。登鹤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依山的落日和奔腾的黄河有感而作,折射出不凡的胸襟抱负。望庐山瀑布一诗,唐代诗人李白紧扣“望”,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奇丽。诗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感知风景欣赏美。1.识写生字。本课有12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中“楼、依、尽、层、炉、烟、川”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认读“楼、层、瀑、布、炉、烟、川”7个字,借助课文插图或图片,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利用整体认读音节来认读生字“依、欲”,利用左右结构特点识记生字。将音、

2、形、义结合起来认识“遥、尽、穷”。先借助熟字比较辨析,再组词识记。例如:用“遥”与“摇”比较辨析,再用“遥”组词“遥远”,理解识记“山遥路远”。“尽、穷”与“尺、究”进行比较识记。书写“楼、依、烟、炉、挂”5个字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学习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写法,注意提醒“木、火”做偏旁时的变化。书写“尽、层”2个字时,注意“尸”的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书写“照、川、黄”。“照”上下结构,注意指导“四点底”书写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且在竖中线上。写“黄”字时,注意指导“”的第二

3、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2.朗读古诗。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古诗。重点指导读出古诗节奏。读登鹤雀楼可用“二二一”的节奏形式,读望庐山瀑布可用“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学生在跟读模仿中,掌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基本读法和节奏。抓住韵脚的押韵合辙,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3.明意背诵。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如:理解诗意背诵、想象画面背诵、游戏背诵等。教学登鹤雀楼一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依山”和“尽”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俗语“站得高,望得远”,进一步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李

4、白站在庐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不禁怀疑”的句式练习说话。这些读、想、说、写的活动,既加深了对古诗的记忆,又练习了规范地说话,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4.迁移运用。首先,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句式来描述。其次,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景。再次,利用习得的方法拓展阅读山行这首诗。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10个汉字。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中的意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 理解诗句,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

5、品词赏句,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1.看图识记“楼、层”。(1)出示“楼”的图片:这是什么?它有几层?(2)谁能用这两个字说句话?要点“楼”左右结构,过去房子是用木料做的,所以用“木”字做偏旁。“层”是“尸”加“云”组成,半包围结构。2.看图识记“瀑、布、川”。(1)出示“布”:谁会读?你能组哪些词?(2)你见过的“瀑布”是什么样的?(3)“瀑”可以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要点:“瀑”由“氵+暴”合成,表示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4)出示图片:观察“川”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要点:“川”是象形文字,

6、本义是河流。(5)熟读生字“川”。(6)出示词语“名山大川”。呈现画面,帮助学生感知词语,熟记词语。3.看图识记“炉、烟”。(1)出示“香炉”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谁会用“炉”扩词?(2)再观察香炉上方的烟。认识“烟”,用“烟”组词。(3)这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异同点?要点:都是“火字旁”,一个右边“户”,一个右边“因”。4.会认的字还有“依、欲、遥、尽、穷”。(1)借助拼音认读。(2)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板块二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1.尝试自读。(1)请你自己朗读古诗,一句一句地读正确。(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指导朗读。教师先一句一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引导朗读整首诗,包括诗的题目、朝代、

7、作者。(1)读五言诗时,注意读出“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二二三”的节奏。(2)抓住韵脚“流、楼”“烟、川、天”,指导学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押韵合辙。3.师生对读古诗。(1)师引读生接读诗句。(2)配音乐、手势表演读。提示:仄音,手向下;平音手外拉。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3)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板块三 想象理解,背诵古诗1.登鹳雀楼。(1)诗人王之换在傍晚时分登上鹤雀楼,他看到了什么?提示:引导用完整语言描述画面,尝试背诵前两句。(2)练说:( )的落日 ( )的黄河。(3)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提示:练说

8、,你想要就要。或你只有。才能。尝试背诵后两句诗。2.望庐山瀑布。(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请你联系诗句,想象仿佛看到香炉峰上的怎样的景象?试着用完整的话描述。熟读背诵这句诗。提示:抓住“生”,想象烟云冉冉上升景象。(2)出示插图。你看这瀑布像什么?在诗人眼中,它又像什么呢?提示:指导学生做“挂”的动作,体会瀑布的壮观。(3)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诗人怀疑它是什么?熟读背诵这两句诗。提示:突出“三千尺”是极度夸张。板块四 表达训练,迁移运用1.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句式来描述。提示:同学之间可以先互相交流。2.用导游的身份介绍。游

9、客来到庐山脚下,你作为导游,如何结合诗句,介绍此处美景呢?引导练说:“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提示: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能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巧妙植入。3.拓展阅读。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利用学得的方法自主学习山行这首诗。用一两句话跟同学们交流。提

10、示:交流的要求可简单些,重在把话说完整、通顺。鼓励学生背诵这首诗。板块五 结构分类,学写汉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观察字形结构,找出特点。“楼、依、烟、炉、挂”5个字为左右结构,

11、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边示范写字,边提示“木、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烟”字中的“大”最后一“捺”也要变成“点”。“挂”的右边是两个“土”,第一横和第三横要短些,第四横最长。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教写“尽、层”2 字。这2 字中都含有“尸字头”。注意“尸字头”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3.教写“照、川”。“照”为上下结构。“四点底”写作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并在竖中线上。写“黄”字时,注意指导“”的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