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测3.三峡之秋 l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6774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测3.三峡之秋 l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测3.三峡之秋 l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测3.三峡之秋 l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三峡之秋1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露水消逝( )了,橘树和柚树闪烁 ( )着阳光。(2)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 )从叶子中间显露( )出来。2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这是因为 ( )A长江流得慢。B长江窄得像小溪。C长江两边都是黑色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船过三峡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u jn(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lio ro ( ),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

2、山丛中七拐八弯,东chung( )西zhung( )。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旋涡连旋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来源:来源: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着簪子,身上披着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了江中。一位爱着他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

3、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多荚的神女峰,多shn li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3看拼音写字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来源:学。科。网4;这篇文章第 、 、 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峡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 ,二是 ,三是 。(用两个字概括)5文中的过渡句是:6时间面面观,连线。懒惰者 珍惜时间聪明者 利用时间勤奋者 丧失时间愚蠢者 等待时间三峡,有着迷人的风光。你对三峡了解多少?请把你知道的写一写。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

4、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来源:学&科&网课本、报刊杂志中

5、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来源:学&科&网“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6、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1)消失 闪耀 (2)逐渐 显现 2。C 3陡峻 缭绕 闯 撞 善良 4二 三 四 总分 山奇 水 急 船险 5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6懒惰者丧失时间 聪明者利用时间 勤奋者一珍惜时间 愚蠢者等待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