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写道:“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这说明唐朝A. 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政事堂B. 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被杜绝C. 皇帝的决策失误彻底消失D. 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可
2、知唐朝政事堂的设立使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有助于减少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D项正确。唐朝权力中心仍在皇帝,故A项错误。BC两项属于绝对化错误,排除。2.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 防范
3、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理解两个概念既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区别。直接目的就是表面现象,直接能看出来的。根本目的就是隐藏在直接目的后的目的,是最终目标,所有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本题所说的刺史查问豪强地主的土地、住宅违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直接目的是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汉代的刺史制度3.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A. 带
4、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B. 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C. 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D. 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表现在: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
5、寡民的城邦。民主范围的狭隘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A. 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C. 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
6、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院制”对国会参议员和众议员的组成的不同规定,体现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妥协,这表明“妥协”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制,有利于联邦制的建立和巩固,故D项正确,C项错误;立法权归国会,没有分割立法权,故A项错误;B项错误,错在“消除”。5.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A. 扩大了国王权力B. 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 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D. 利于
7、责任内阁制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来看,政府大臣权力越来越大,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答案为D项。这项法规削弱了国王的权利,排除A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B项;光荣革命的目的就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法规符合其目的,排除C项。【点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限制国王权力。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并实
8、施了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和扩大议会的作用,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两大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18世纪早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和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议会还拥有对于内阁的倒阁权,从而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进一步巩固。6.下图是李少言于1942年创作的木板刻画挣扎,该画描绘了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这客观上说明A. 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B. 日军大量掳掠劳动力C. 敌后抗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D. 沦陷区社会秩序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
9、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农妇、儿童等都是抗日的力量,故C正确;从木板刻画挣扎无法体现“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A;日军不会掳掠妇女作为劳动力,排除B;图片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秩序混乱”,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2年”“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特点分析解答。7.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
10、克思主义学者认为A. 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 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C. 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D. 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答案】A【解析】材料中认为依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而当时的俄国却不具备这种条件,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四月提纲”和平夺权的信息,故B错误;四月提纲发表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故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不是依靠资产阶级,故D错误。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
11、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8.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A. 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B. 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D. 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时间是1949年7月,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7月时渡江战役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在1949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
12、权,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1949年7月”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9.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
13、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
14、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0.当代国际关系里正在悄然兴起政治世界和经济法则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即所谓的“社会世界”,如宗教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精英、各种跨国公司、环保运动以及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 国际格局的多极化B.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 国际局势的复杂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第三种力量”以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形态和思路参与现今的国际事务,影响着国家和非国家的各种行为体在新时期的互动轨
15、迹,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里一种日益增长的、不可忽略的、有进步内涵的存在。这充分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故B项正确;“第三种力量”不是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不能反映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开始于二战后初期,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际局势的复杂化,故D项错误。11.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答案】D【解
16、析】【详解】“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表明当时的士大夫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故D正确;A选项错在“开始”,并且材料强调了当时的中国仍然持有“天下一统”“天朝上国”的观念,无法得出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的信息,故A排除;材料“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可知,当时士大夫没有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真实目的,故B选项错误;材料“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对时代形势的发展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无法得出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故C选项错误。12.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
17、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从宋代开始已向近代社会过渡B. 两税法取消了人头税C.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D. 唐朝更具有中世纪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此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确立;人们对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下层民众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表明宋代已开始已向近代社会过渡
18、,A项符合题意。两税法不是取消了人头税,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材料已表明唐朝中期的两税法下的新气象,D项错误。故选A。13.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B. 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C. 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D. 美、德挑战英国的业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
19、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B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D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C正确。14.下表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1775-1824年年平均数)年度1775-17791780-17841785-17891790-17941795-17991820-1824价值(银两)2776713786968018791586
20、66215564192042102表反映了英国当时A. 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B. 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C. 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D. 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中数据看出,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呈增长趋势,说明英国当时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故B正确;材料没有其他国家毛织工业数据的比较,无法得出“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呈增长趋势,没有英国总的进口和出口商品价值数据,无法得出“顺差”的结论,C错误;材料只是反映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呈增长趋势,没有其他国家输华毛织品价值的数据,无法体现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排除D。15.19
21、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想与题
22、干无关,故B项错误。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16.“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A. 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B. 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 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D.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渐
23、好转,故答案为A项。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性质的是三大改造,排除B项;这些措施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将其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排除D项。17.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虑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
24、;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18.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为违宪而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 分权制衡机制削弱新政的效果B. 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经济形势影响司法解释的变化D.
25、政府的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新政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强化的问题,排除B;从1935年到937年的两个案例,说明联邦法院顺应大危机下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解释,从效果看使新政的效果更加显著,故选C;美国最高法院独立行使权力,与美国总统相互制约,排除D;19.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 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 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
26、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 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新经济制度没有成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提到美苏军备竞赛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美苏综合国力,排除D。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竭力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这体现出亚太国家对A. 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B. 经济自由理论的推崇C. 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D. 地区霸权主义
27、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美国“竭力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说明美国意图使亚太经合组织成为一个空谈性的经济组织,而多数成员国反对及“承诺”的达成则表现出他们对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和推动,故选C;AD不符合材料,排除;“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并不代表推崇经济自由理论,排除B。2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
28、尊严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新特征或创新之处,理学是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是程朱理学具有独特时代特征和新儒学内涵的真实体现,故选B项。A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不选A项。先秦儒家的思想已经具有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不选C项。儒学本身就注重纲常伦理道德,D项不符合“全新的创造”,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创新2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
29、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答案】D【解析】解题时首先判断“子学时代”的具体时期,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子学时代”可知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故D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均在秦朝建立形成,故AC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
30、项排除。【点晴】解题关键是从“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入手,然后联系百家争鸣进行分析理解即可。23.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 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B.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C.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D.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体现的是要确立社会契约,“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个体虽然和整体联
31、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则是体现“集合体”是要保证个体的权利,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和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排除AC;D的表述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2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 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 挑战教会权威C. 肯定王权高于教权D. 否定信仰上帝【答案】B【解析】【详解】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故A排除;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
32、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高于教权,故C排除;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故D排除。25.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道
33、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26.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A.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 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 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D. 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
34、们的心理视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的进步冲击了神学理论,并没有涉及文艺复兴,故排除A选项与材料无关;颠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理论是进化论,并且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是指哥白尼否定了地心说,并没否认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说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旧有的思想受到冲击,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27.夏曾佑在1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原富(国富论)前日全书出版,昨己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这反映了A
35、. 救亡图存推动出版业迅速发展B. 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C. 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D. 向西方学习己成为社会时尚【答案】D【解析】【详解】“昨已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表明原富在当时知识界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读难懂,买书只不过是附和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时尚而已,故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科举制度变革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说明原富在当时知识界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读难懂,买书只不过是附和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时尚而已,无法体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C。28.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36、,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37、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29.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B. 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C. 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D. 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
38、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此时国家出台教育公平的政策,故D项错误。30.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A. 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B. 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C. 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D. 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他们试图摆脱美国社会既
39、有的惯例和陈规,并逃离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希望走向自由,走向理想,实质反映出西方社会颓废、消极的精神危机,D选项符合题意。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属于现象,不属于本质,A选项排除。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的说法不属于本质问题,C选项排除。二、第卷(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
40、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
41、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析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并评论观点。【答案】(1)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42、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观点:英国的“光荣革命”对中国制度创新有借鉴意义,而美国的制度对中国借鉴意义不大。因为中国有漫长的专制的历史,要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制度创新就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权力的实施有效的控制,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这一目标。而美国是新大陆,没有专制的历史负担,他可以任意的拿来主义,实验并寻求最佳方案。但中国并没有这一条件。所以以上观点是正确的。【解析
43、】【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以及中国、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美国解决独立之初面临问题的措施,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古代和美国各自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来说明。(2)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
44、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从材料中的“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等信息可以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中国、英国和美国各自的历史状况来说明。3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识图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
45、因工程成功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1977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0美国激光器出现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中国、英国)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科学技术)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因素: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英国资本主义
46、制度的确立,并对外殖民扩张。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2)问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向外传播时期中国的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回答。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中可知,英国的因素是这时期英国在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对外殖民扩张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中国造纸术外
47、传的影响可知,纸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东方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东方从属于西方。(2)第一小问的问题,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二战后科技成就集中在美国,即可得出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第二小问的问题,依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成为世界的中心取决于国家的科技水平,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等角度分析回答。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岁的皇太子(宋神宗)
48、赵顼登基前后,帝国财政状况大抵如此。其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定局,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促使皇帝作出改革决定的因素肯定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则可能是下列两点: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举步艰难,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至于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负责帝国的变法事宜。著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引自王安石变法材料二: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在6300万到6800万缗钱之间。官、兵两项已经开支6000万缗;神宗皇帝时期的皇家开支大约为每年720万缗;单单是这样几
49、笔开支,已经导致入不敷出的财政赤字了。但是,还有必须花的几笔钱: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是:景德年间600万,皇祐年间1200万,几年前的治平年间,四年不到是1300万;最后还有两项令帝国君臣最不好意思的开支:每年必须“赏赐”给辽国50万两匹银绢,必须“赏赐”给西夏27.5万两匹银绢,两项合计75.5万两匹银绢。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阅读下列两张漫画: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北宋国家财政支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问题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3)材料三中的两张漫画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北宋财政危
50、机;王安石的变法理论的影响力;年青皇帝的争强好胜;(2)官俸、兵费、皇家支出、“岁币”。关系: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内忧外患、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3)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一些反对势力投机变法,王安石用人失当。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变法失去了群众基础。【解析】【详解】(1)考查王安石变法得以实行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举步艰难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概括归纳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包括财政危机、王安石变
51、法理论的影响力、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等。(2)考查北宋中期财政危机问题及其与变法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在6300万到6800万缗钱之间。官、兵两项已经开支6000万缗;神宗皇帝时期的皇家开支大约为每年720万缗还有必须花的几笔钱: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还有两项令帝国君臣最不好意思的开支:每年必须赏赐给辽国赏赐给西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北宋国家财政支出包括官俸、兵费、皇家支出、祭祀费用、“岁币”等方面;第二小问,依据以上材料的信息理解北宋中期出现财政严重困难的问题,据此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上述问题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即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内忧外患、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3)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从材料三中第一幅漫画中“打着变法的旗号反新法”“干是要干,就不能好好干”等信息,理解变法遭到反对、投机变法等问题;由第二幅漫画“保甲法”的执行的情景认识变法过程中新法危害百姓的问题;依据上述理解概括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一些反对势力投机变法,王安石用人失当;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变法失去了群众基础。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