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绯红(fi) 酷肖(xio) 凛冽(ln) 颔首低眉(hàn)B、禁锢(gù) 稽首(q) 滞留(zhì) 花团锦簇(cù)C、胡髭(z) 执拗(niù) 炽热(chì) 长吁短叹(x)D、绰号(chuò) 睥睨(pì) 畸形(j) 藏污纳垢(hòu)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急躁 黝黑 深恶痛疾 不可明状B、翱翔 驰聘 粗制滥造
2、千山万壑C、眼翳 蒙昧 鸣锣开道 正襟危坐D、瞥见 迁徙 翻来复去 黯然失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 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4、名著阅读:(4分)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但它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在水中黑暗的地方,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
3、人们只在陆地上看见过这种一道道的十分辉煌的白光,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实在不容易了解.在陆地上,空气中充满尘土,使一道道光线像明亮的云雾一样:但在海上,跟在海底下一样,电光是十分透亮的,一点也不模糊.(1)这段文字出自海底两万里,该书是以 的口吻写的。(2)这部作品的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 ”。选文部分体现了凡尔纳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 和 巧妙结合。5、默写(8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与朱元思书)(4)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4、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5)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二、综合性学习(6分)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是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参加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通过这次活动,相信你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诗句,请你选出下面诗句里不是春天的一组( )(2分)A、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7、请你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示例:如
5、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 ,8、阅读下面这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回答问题(2分)春 雪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6、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师说韩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B)援疑质理 质:总结(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D)夫庸知其年之
7、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忘怀得失,以此自终(B)人非生而知之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真无马邪(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吾从而师之11、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2分)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 (B)(C) (D)12、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
8、理解(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9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
9、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4、文中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什么?(2分)(1) (2)15、“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2分)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B、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C、是日本学生的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D、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1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1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