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潍坊高二联考)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2012昌乐一中月考)“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
2、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解析:选A。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四次改革或变法的性质。管仲改革发生于春秋初期,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2
3、012南通高二检测)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2012临沂一中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国语齐语材料2: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材料3: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的改革?(2)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
4、政治特征?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体现的改革内容判定改革名称。第(2)问在把握各自作用的基础上找出相同作用,并从中总结出政治特征。答案:(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2)促进了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一、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析:选C。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
5、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层,从而“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解析:选C。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处在社会动荡的变革时代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2012连云港统考)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
6、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2012东营高二联考)史学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解析:选A。本题是对管仲“相地而衰征”实质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即根
7、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解析:选D。要防止“谷贵”和“谷贱”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2012淄博高二联考)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是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解析:选B。“齐鲁大地”改革指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
8、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二者的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所以目的不可能是发展封建经济。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解析:选D。A、B、C、D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前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二、非选择题(2012九江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材料2: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
9、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3: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4: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诗经大田请回答:(1)材料1、2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2中所说的“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怎样理解材料3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4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
10、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1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2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然后结合材料2回答“铁官”的任务。第(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3,然后对照材料4,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作答。第(3)问考查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答案:(1)农业生产出现牛耕和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原因: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