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2019-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 【考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78%,符合题意;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21%,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0.94%,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0.03%,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空气组成及各成分体积分数分析。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B.冰雪消融C.钢铁生锈D.烧制陶瓷【答案】B 【
2、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火药爆炸、钢铁生锈、炼制陶瓷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3.运动会100米短跑,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五氧化二磷D.水蒸气【答案】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蒸气为气体,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分析。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答案】D 【考点】实
3、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D.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操作要求分析;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胶头滴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5.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
4、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答案】B 【考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符合题意;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用途分析。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5、答案】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A不符合题意;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符合题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C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B、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五氧化二磷,C、木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磁铁矿,火星四射。7.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7.6g药品,若称量时指针偏左,该同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
6、 A.添加药品B.添加砝码C.减少药品D.拿去砝码【答案】C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7.6g药品,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了7g砝码,又将游码移到0.6g处,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故答案为:C【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氧气 二氧化碳B.水 氢气+氧气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D.二氧化碳 + 水 碳酸【答案】D 【考点】氧
7、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和B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C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D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化合反应为“多变一”的反应分析;根据氧化反应为物质与氧的反应分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锈蚀属于缓慢氧化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答案】A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金属锈蚀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8、,不符合题意;D.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不只加快,也有减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0.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将铁丝在其中燃烧B.制取纯净的锰酸钾:加热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C.检验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用燃着的小木条即可D.鉴别二氧化碳: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中【答案】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加热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除生成锰酸钾外还生成二氧化锰,无法得到纯净锰酸钾,不符合题意;C.检验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用燃着的小木条即可,若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没有明显变化则为空气
9、,若熄灭则为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鉴别二氧化碳时,要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直接通入试剂瓶中,以免污染整瓶试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生成物分析;根据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分析。二、非选择题1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1)氮气_ (2)水_; 【答案】(1)N2(2)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氮气是双原 子构成分子的物质,化学式为N2;(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水的化学式为H2O。【分析】根据氮气和水的分子构
10、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12.有如下物质:空气;氧气;澄清石灰水;水;硫;红磷;二氧化碳。其中(以下均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 (2)具有可燃性的是_; (3)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 【答案】(1)(2)(3)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空气、澄清石灰水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水、硫、红磷、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2)硫和红磷能燃烧,具有可燃性;(3)二氧化碳可用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分析】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定义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根据硫和红磷具有可燃性分析。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从微观粒子的角
11、度解释下列相关问题: (1)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这是因为_;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示数变大的原因是_; (3)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2)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3)分子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示数变大的原因是原子间有一定间隔,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相同则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不同。【分析】根据分
12、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14.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_。 (2)步骤中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推断,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填字母)。A.易溶于水B.熔点高C.受热易分解【答案】(1)21%(或1/5)(2)物理(3)A,C 【考点】空气的组成,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
13、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2)步骤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硝酸铵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分析;根据标签中所给信息分析。15.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些同学遇到下列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的原因是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 (2)为了防止硫燃烧后产生的物质污染空气,可以预先_; (3)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致使水槽中的水变成粉红色的原因是_。 【答案】(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
14、瓶底;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2)向集气瓶中放少量水(3)没有在试管口塞棉花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溅落的熔化物会炸裂瓶底,所以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或水;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进行该实验时,可以集气瓶中放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3)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时入导管,而在进行该实验时水槽中水变成红色,说明没有在试管口放团棉花。【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硫与
15、氧气反应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16.根据下列要求填空。(1)能直接进行加热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 (2)取8mL某液体药品,需选择_(选填“10mL”或“50mL”)量筒,并需要补充的仪器为_;若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体积将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mL。 【答案】(1)试管(1)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燃烧匙能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等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试管是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2)取8mL某液体药品,需选择10mL,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若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体积将偏大。(2)10mL;滴管;大于
16、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燃烧匙能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等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试管是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2)取8mL某液体药品,需选择10mL,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若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体积将偏大。【分析】根据各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仰视实际体积偏大,俯视实际体积偏小分析。17.以下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 (2)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塞紧瓶塞,红磷剧烈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自动熄灭的原因是
17、_; (3)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却发现倒吸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原因可能是_;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C.放入燃烧匙速度过慢(4)集气瓶事先放少量水,主要目的是_。 【答案】(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集气瓶内氧气耗尽(3)A,B(4)使温度迅速冷却到室温 【考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是红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红磷燃烧时需要消耗氧气,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中氧气耗尽,红磷会熄灭;(3)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都会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而放入燃烧匙速度过慢会使得集气瓶
18、中氮气逸出,测得氧气体积大于五分之一;(4)因实验读数时要在集气瓶冷却后,否则会使结果不准确,所以集气瓶事先放少量水,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迅速冷却到室温。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
19、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体积测定原理分析,选定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红磷,让红磷燃烧消耗掉装置内氧气,使气体压强减小,然后大气压将水压入装置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减小的氧气的体积。18.下图为实验室用某方法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A B C (1)A物质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
20、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 【答案】(1)纯净物(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A物质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2)该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最终生成水和氧气,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3)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分析】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析;根据分解反应定义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19.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21、(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 b_; (2)实验室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选用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_,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验满的方法为_; (3)实验室选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却误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导致生成氧气的质量_(选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2)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复燃则满(3)增多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仪器a为酒精灯,b为
22、集气瓶;(2)实验室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即A;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复燃则满;(3)实验室选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却误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高锰酸钾先受热分解产生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的二氧化锰再催化氯酸钾分解,所以致使产生的氧气增多。【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根据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氧气的收集方法及原因分析
23、。20.某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的探究实验时,采取了如下的操作。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_端向瓶内吹气,待水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集到一瓶呼出的气体,标记;另将一瓶大小相同的空的集气瓶标记;为了完成实验,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加入_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A;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瓶的澄清石灰水比空气瓶的更浑浊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因水的密
24、度比气体密度大,所以应在A端向瓶中吹气,收集呼出气体;(2)由结论可知,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所以应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呼出气体瓶的澄清石灰水比空气瓶的更浑浊现象。【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
25、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1.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操作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
26、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装置现象1.取一个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铁丝上2.分别向和中注入15 mL、
27、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放入盛有热水的中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约1 min后可观察到和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3.把铜丝网插入中中有大量气泡产生,5 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中仍然不断有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3中仪器的
28、实验目的是_。 (2)是否可以得出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_ (选填“是”或“否”)。 (3)如果用上述实验探究铜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填序号) A.将铁丝换成铜丝B.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C.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D.检验铜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E.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和实验后干燥铜丝网的质量【答案】(1)对比实验(2)否(3)A,D,E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在操作3中仪器是为了与进行对比,确定反应速率的快慢;(2)由于铁丝和铜丝两种金属的同时存在,因此铜网可能是反应物参与了
29、反应而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铁丝(用于固定铜网的铁丝)也可能是反应物参与了反应而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铜网可能是催化剂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铁丝也可能是催化剂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因此不能得出金属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有加快的作用;(3)因不能排除铁丝对实验是否有影响,所以要将铁丝换成铜丝,A正确;因要验证铜是否为催化剂,所以不需要加入二氧化锰,B错误;对比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所以要使用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C错误;检验催化剂除对比反应速率外,还要看铜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D、E正确。【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要满足“一变两不变”,一变是指反应速率改变,两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