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2 孟子两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委而去之 亲戚 畔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必先苦其心志二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多助之至
2、,天下顺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三、选择题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城(城墙)非不高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池(水池)非不深也 以天下之所顺(归顺)4选出解说
3、有误的一项 ( )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四、问答题1“人和”在
4、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含义: 事例: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委:放弃 去:离开 内外亲属 畔:通“叛”,背叛 限制二、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非”,不是;“池”,护城河。)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5、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三、1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2、D 3C 4 5 6四、1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2019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19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19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2施行仁政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对两种即可得满分。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点击查看: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九大科目试题及答案汇总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