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色教案.DOC.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456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色教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色教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色教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点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教法教具探究法 多媒体教学过程特色教案一、亲近教材 1.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作用(1) 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 民族精神的力量的表现: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之魂

2、。(5) 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民族精神永不泯灭(6) 民族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 团结统一的精神: (3)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4)勤劳勇敢的优良民族品格: (5) 自强不息的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 爱国主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 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3、精神支柱。 (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4)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二、典例分析【例 题】2008年3月和4月,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的华人相继举行爱国游行,发出“反暴力、反污蔑”最强音,反对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抗议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抗议少数“藏独”分子破坏奥运火炬传递,各国共有数万人

4、参加了爱国游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海外华人的行动体现了什么道理?(2)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分析】学海导航第127页【答 案】 学海导航第127页三、走出误区认为“爱国主义是永恒的” 答案参见学海导航第127页四、考题回放(2007海南卷)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体现出爱国主义

5、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C. D.(2008海南卷)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2009广东文基)12.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2009年广东卷多选)3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可风雷锋精神( )A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能够表达爱国情怀的有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A B C D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