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正确表示其出现顺序的是(D)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变形联会四分体A BC D解析:依据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相关结构发生变化的先后顺序可知,正确顺序应为D。2对减数分裂的下列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的是(B)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四次B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比母细胞的减少一半C有性生殖中配子产生的必经过程D是物种保持基本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减少一半,这是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3处于分裂过
2、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它可能是(D)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解析:这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说明这个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可能是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又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可知这个细胞正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因此不可能是卵细胞。4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分别是(D)A2种2种 B4种4种C4种1种 D8种1种解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生成1个或1种卵细胞;生物有多个卵原细胞,能生成2n(n为自由组合的基
3、因的对数)种卵细胞,即238种。5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2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数、极体数分别是(B)A200200 B200600 C600200 D400400解析:1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1和3,所以20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200和600。6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每个时期解析:四分体由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含有4条染色单体,A项正确;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
4、程中存在,有丝分裂过程含有同源染色体,其复制后不联会,不形成四分体,B项错误;四分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C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四分体消失,D项错误。7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B)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解析: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主要是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并在分裂后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及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5、,所以,这次分裂的结果是造成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与有丝分裂相似,即在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的现象,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这次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再变化。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联会的染色体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D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解析:A选项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就要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选项中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
6、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可以自由组合的;C选项,因为二倍体生物同源染色体在减中就已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由次级性母细胞形成的配子中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D选项错误,因为同源染色体不可能只移向某一极,而是要彼此分离,分开的染色体随机地移向两极。9识别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时,最重要的依据是(D)A前者染色体数目是奇数,后者是偶数B前者染色体数目不变,后者减半C前者有联会,后者无联会D前者不含同源染色体,后者含同源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就已分开,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因此在次级性母细胞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将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是体细胞
7、的分裂方式,自始至终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是奇数,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作为补充依据,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在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中仍含有8条染色体偶数。B项中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无减半过程。C项中前者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既无同源染色体也无联会。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转移的情况为(A)A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父方染色体移向一极C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解析:减数第一
8、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开的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11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描述,正确的是(C)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解析: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一致,DNA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数目并未改变,故A不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D不正确;DNA分子数不因着丝点分裂而改变,B也不正
9、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故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12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D)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解析:考查了对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能力。图a中染色体平均移向了两极,细胞中央出现了细胞板,此时应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图b表示的是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图示应为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图c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
10、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图d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含8条染色单体。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7分)下图A、B代表两种不同生物细胞某一时期的分裂图像,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曲线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1)C中曲线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间的距离。(2)C中与A细胞所处分裂时期范围为1020 min,在20 min时,该细胞中何种细胞器的活动加强?高尔基体。(3)若C中曲线的变化代表B细胞的分裂过程,则第5 min时细胞中DNA的数目为4个;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脱氧核苷酸链为16条。(4)判
11、断A图为植物细胞的依据是有细胞壁、无中心体;B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依据是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解析: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B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图中曲线应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间的距离。曲线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1020 min之间,染色体着丝点分开并分别移向两极,与A图时期相对应。此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形成新细胞壁。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NA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为4个,而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有8个,脱氧核苷酸链为16条。14(10分)回答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两个问题:.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问题。图一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简图,
12、图二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1)若图一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则图二中的丙处于其过程中。(2)若图二中的甲属于图一中的B,请在图二中方框内画出相对应的C细胞图。解:略(参照甲图,不同点:细胞质均等分配,每一极染色体4条).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受精作用。(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 16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4)若该生物体
13、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5)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区间34。(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34,形成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解析:.精(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由性原细胞到初级性母细胞的间期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图二中的甲属于图一中的B,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配,为次级卵母细胞,则C细胞为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配;由于B细胞和C细
14、胞是由A细胞形成的,则C细胞每一极染色体都是4条。.(1)由甲图可知,A细胞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8处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水平,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3)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为16和911;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为58。(4)4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5)同源染色
15、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34区间。(6)时期6与11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共同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7)甲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34区间;此时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15(2019天津,10)(9分)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
16、裂,不会发生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2n,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3)通过途径2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解析:(1)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可导致基因重组,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这些变化。(2)如果含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假设基因型为AaBb)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相同(即为AaBb)的概率为1/21/21/4,依次推理,含n对等位基因的F1自交,自交胚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n。N植株产生卵细胞及其形成克隆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基因型都与F1改造形成的N植株相同。(3)途径2得到的克隆胚基因型都与N植株相同,故途径2获得的后代能保持F1的优良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