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340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B)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排除;战争特殊情况下,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故B项正确;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排除;D项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故排除。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

2、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是指(A)A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B实行余粮征集制C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大中小工业国有解析:注意题目中的信息“新经济政策”“城市”“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C项是A项具体内容,排除。3下图反映了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以1913年为100)。结合所学判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B)A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B经济的恢复和发

3、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电煤钢产量大幅增长缘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提高了谷物和家畜的产量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B项正确。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C)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国内战争的特殊环境而实施的经济政策,故A项不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向社

4、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故B项不合题意;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32年提前完成,而此时西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中,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所作出的改革,故D项不合题意。5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C)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 D中国的改革开放解析: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61932年

5、,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1932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混乱,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和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符合题意。7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

6、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D)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故D符合题意。8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是(C)A恢复银行信用,美元

7、贬值,刺激出口B恢复工业,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C调整农业,增加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解析:调整农业生产,应该降低农业产量(减耕减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9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与“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C)A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B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权利C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D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解析:题干材料中“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等信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故选C。1

8、0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据此判断,艾哈德(B)A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B重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C赞成建立政府主导型经济D认为政府的干预应该大于市场调节解析:材料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艾哈德赞成建立政府主导型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的干预应该大于市场调节,故D项错误。11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

9、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些措施(C)A在21世纪50年代得到推广B扩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权C促使经济摆脱“滞胀”走向复苏D借鉴了斯大林模式的优点解析:根据材料“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可知,是西方国家应对1973年经济“滞胀”的有效措施,故C项正确。12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这表明西方国家实行福利政策的实质是(A)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平等对待普通穷人C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D加重国家财政负担解析:根据材料“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可知,

10、西方福利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故A项正确;材料“帮助众多的穷人”是手段,“保全少数的富人”是目的,故B项错误;实行社会福利属于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属于其影响,故D项错误。131953年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农业产量的增长,畜牧业的发展,土豆、蔬菜、长纤维亚麻、饲料谷物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为此而进行的改革不包括(D)A实行粮食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B鼓励垦荒和大面积种植玉米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上的措施。允

11、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D项符合题意。 14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首先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为此,他推行(B)A新的经济体制 B物质利益原则C种植玉米运动 D加速发展战略解析:材料中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生产积极性不高,不能“从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因此赫鲁晓夫改革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刺激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未推行新的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种植玉米运动收效甚

12、微,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加速发展战略”,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15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 430万吨。材料表明(B)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解析: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因此未达预期,B

13、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冲破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也不能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55分)16(27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

14、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9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10分)答案:(1)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依据: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

15、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认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解析:第(1)问,可从过渡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作答。第(2)问,举例可以不唯一,但所举例子一定要紧扣该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这一特点,因为只有损害了“资本

16、家的利益”,才会让资本家说出“背叛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等言论。第(3)问,实质上是要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认识,分别回答斯大林模式强调计划、忽视市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19501973年14.17.66.76.14.33.119731978年1.10.92.01.32.5材料二:苏联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时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增长率8.68.57.44.42.8(1)根据

17、材料一,说明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3)我们从上述材料可以获得哪些启示?(6分)答案:(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后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和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企业经营方面出现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

18、行社会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2)状态:20世纪70年代之前,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较快;70年代之后,工业生产逐渐缓慢,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一定效果;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经济体制基本上原地踏步,改革陷于停滞。(3)启示:适时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一两组数据的对比总结其特点;原因分析主要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企业经营和社会福利制度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在判断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分析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