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956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时作业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这反映了当时(A)A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D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提高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反映出当时农村的落后,以及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故A项正确。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

2、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3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B)A三大改造的实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D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解析:根据材料“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3、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故B项正确。4“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解析:根据材料“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在工业布

4、局方面的调整,故A项正确。5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解析:洋务派创办汉阳铁厂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企业之一,张謇的大生纱厂也是采用近代化大机器生产的轻工企业,新中国运用大机器制造了首批汽车,是重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故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故A项正确。6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

5、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C)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造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项正确。7“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文中的“大会”指的是(B)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解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

6、年,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大会正确分析了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故B项正确。8“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A三大改造 B“大跃进”C“八字”方针 D八大决策解析:“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9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7、C)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照片虽然涉嫌造假,但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欢跃在早稻“卫星”上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浮夸风盛行,故C项正确;照片的内容并非反映当时真实农业发展水平,故D项错误。10图1和图2是1959年的新闻报道,它们可用来说明当时(C)A新闻报道遵循实事求是B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解析:据新闻报道“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等内容可知,新闻报道数据失

8、实,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严重失实,与科技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严重失实,与当时进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说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严重失实,与人民生活实际水平不符,故D项错误。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C)A大炼钢铁,以钢为纲B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C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D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解析:1960年冬中央政府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意在纠正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故C项正确。12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 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

9、近2 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B)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解析:1961年中共中央出台国民经济调整政策,调整农轻重比重,使大量城镇人口返回农村推动农业发展,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3分,第14题29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材料二:东北地

10、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9分)(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重大意义。

11、(6分)答案:(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2)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的帮助;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器等重工业企业;重点建设东北地区。(3)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二中“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与苏联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等信息,从地理、资源、工业基础等角度入手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三中“相当于7亿两黄金”“苏联援建”等信息,从投入、外援、工业部门和重点地区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需要

12、根据材料中“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等信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方面进行概括。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率是24.2%;1958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从1957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材料三: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10分)(2)根据材料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10分)(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

13、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9分)答案:(1)特点: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原因:当时“左”的错误仍在发展,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2)现象: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工农业产值都有所提高,尤其以农业产值提高幅度更大。原因:中央努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等。(3)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关系;使国民经济保持高效的、持续的发展。解析:第(1)问,要求对比材料分析特点,材料一“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运输”体现的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到其他部门;材料二体现的是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要结合19581960年的政策和时代特点分析。第(2)问,纵横分析数据可知答案,注意纵向总结和横向分析。原因,要结合1962年的阶段特征分析。第(3)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得出的教训和材料三中得出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