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930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1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下图为我国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纪念邮票中的一张。该邮票( )A.全面反映“一五”计划建设B.表明工业化建设已起步C.标志“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1953年,周恩来指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一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

2、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这表明,当时在中国的经济领域()A“一五”计划存在严重弊端B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深受外来模式的影响C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已有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经济思想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5.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

3、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6.下面是“收藏迷”小华在旧货市场上买到的宣传画。图示情景发生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4、)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9.一篇回忆录中写道,父亲叫刘惠林,“文革”时期,身为建筑师的他因坚持“科学就是真理”与领导发生分歧。最后入狱。父亲决定和母亲离婚。因为一旦离婚,母亲就可以跟父亲划清界限,此后在政治上也不会再涉及子女。这段回忆从侧面说明当时( )A.党政机关基本陷于瘫痪B.意识形态影响民主法治建设C.社会主义原则严重破坏D.经济困难严重影响家庭生活10.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5、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11.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说明,邓小平()A.总结了十年动乱的教训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反思D.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12.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五次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

6、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13.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步骤一 收集资料,走进历史“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要对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进行审查批判,理由是他曾经参加过国民党(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陶铸当场回敬道:“当时毛主席也参加了国民党”步骤二 角色转换,体验历史步骤三 整合材料,揭示本质政治文明是否昌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 (1)阅读步骤一材料,你如何评价陶铸与造反派的争论?(2)假设你是“文革”的一位亲历者,你会看到我国政

7、治建设中的哪些不正常现象?(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化社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何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材料二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材料三 邓小平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

8、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过去我们都不足”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A项不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完成于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自然灾害出现于1959-1961年;国民经济于1952年底得到恢复.这些与题干中“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

9、初步基础,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政策是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2.答案:B解析:根据邮票上的“机器制造业”和“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可知,此时我国工业化已起步,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一五”计划建设,故A项错误;邮票发行时间为1955年,此时“一五”计划尚未超额完成,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周恩来对大家的提醒,不要把-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上,而忽视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经济领域已有重点建设与全面安排相结合的经济思想,故选D项;根据题干,“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这是“一五”计划时期。当时我国

10、在苏联援助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符合我国国情,故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采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后会出现的问题,故排除B项;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4.答案:C解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A开展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C发动“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故选:C。5.答案:C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

11、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C项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在此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开始了制度化建设,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方针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推进的,排除D项。6.答案:C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文化大革命”。“文革”反映出的历史教训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故A项正确;“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B、C、D项不属于精神财富范畴,故B、C、D项错误。8.

12、答案: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故选C项。9.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文革”思想影响了民主政治,故B项 正确。10.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出现在此之前。排除;C项中“彻底摆脱”的说法绝对排除;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有利于解放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1980年”“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可知, 邓小平鉴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

13、设惨遭践踏和破坏的情况,准备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B项错误;拨乱反正工作此时还没有结束,故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而非保障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修宪而非公民法制意识,故B项错误;由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五次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宪法也在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故C项正确;D项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加强表述有误,故

14、D项错误。 13.答案:(1)审查批判陶铸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参加国民党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正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是革命的需要,所以说陶铸的抗辩是正确的。 题中辩论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文革”时期随意批斗公民、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历史事实。(2)略; (3)成就:修改宪法,形成1982年宪法。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制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4.答案:1.表现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公民人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纷纷陷入瘫痪:人大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工制度、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2.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3.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解析:1.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文化大革命的危害。2.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文化大革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3.可从前提和保障两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