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888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4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时空观念: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及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强化时空观念,进而形成宏观认识。2家国情怀: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背景(1)军事基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19

2、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主要内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总任务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3)组织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内容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立国体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组成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3意义(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

3、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新的阶段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完善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

5、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实施(1)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2)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5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影响1.制度确立史料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读反映了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根据

6、史料概括其主要内容。【提示】确立: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政策依据史料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周恩来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解读强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原因。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3基本原则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

7、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体现了民族原则。体现了实施目的。思考史料体现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

8、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力。(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1相同点: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2不同点(1)性质不同。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组

9、织,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职能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政治协商会议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民代表大会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治协商会议的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由协商产生。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成立

10、作了充分准备。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是新中国

11、政权建设的法律依据。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可见,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故D项正确。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A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体现了多

12、党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C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D形成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其他三项均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有关。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13、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由题干信息“1954年”及“伟大文献”可知,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该部宪法,故选C项。5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指出与图一相关的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2)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解析: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成果,但评价一定要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判断即可。第二小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

14、(1)信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