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开了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132亿年前的宇宙照片,距离宇宙大爆炸之后仅6亿年,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美国宇航局说,哈勃向太空观测越深,时间就回溯得越遥远。光线通过上百亿年的时间穿越宇宙,所以哈勃就像一台“时间机器”,让科学家观察到132亿年前的宇宙模样。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A B C D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传世国宝,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种创作特点
2、()表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实现了绘画形式与山水内容的有机统一说明山水与绘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体现了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A BC D3.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 B C D4.“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鲁迅先生80多年前发出的这一警示告
3、诉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无视客观联系必然受到惩罚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 BC D5.图中的图像,有人看成一位少女的脸,有人看成一位萨克斯演奏家。这种差别表明()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结果往往因人而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并有选择的认识的差异源于人们的主观条件A BC D6.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
4、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7.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多数情况下72小时的气象预报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仍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
5、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8.由于受地球的不可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9.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 10.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
6、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有条件的A B C D 1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下列语句中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是()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我思故我在A B C D 12.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主观体验需符合
7、客观事实事情虚实由经验来判断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检验真伪需实践作标准A BC D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PM 2.5,是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背景之下诞生的新名词,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 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2012年PM 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分析中国政府这样做的道理。(12分)(2)结合上述材料,
8、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调低经济增速?(14分) 14.材料一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
9、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新闻战线为什么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10分)(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新闻战线为什么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
10、动。(16分)第14课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C选C。正确说明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主旨是说明人类强大的认识能力,与材料不符。2A选A。山水属于物质,绘画属于意识,意识依赖物质,物质不依赖意识,故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A。3A选A。“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同时体现了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A项应选。4C选C。滥伐树木,无视自然的客观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将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影响人类的生存,故体现了。与题意无关。5A选A。题干指向认识世界,不涉及改造世界,故不切题。认识的差异源于实践,故错。符合题
11、意,答案选A。6A选A。认识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的发展不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故不选;真理具有可知性,认为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观点错误,故不选;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7D选D。人既可达到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又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D。8B选B。预测是一种认识,需要不断完善,观点错误,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应选。9D选D。自然现象是复杂的,这决定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正确,选D。本身说法错误。10D选D。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观点与题旨相符。11C
12、选C。材料强调的是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将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符合题意。体现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B选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经验主义。认识基于实践,错误。13(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为今年经济增长制定了目标和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性,这也是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规划,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科
13、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14(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只有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才能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才能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从根本上说是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