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478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07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七生物考试范围: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只有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突变C突变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基因突变破坏了长期进化形成的协调关系,故大多是有害的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3甲磺酸乙酯(EMS)能

2、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EMS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其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B经过EMS处理后得到的变异植株自交后获得两种表现型,说明EMS诱发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C经过EMS处理后往往获得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根据EMS的作用原理可以推测,EMS不仅会使水稻发生基

3、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缺失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有 (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与其染色体整合后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根本原材料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5下列对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B前者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前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者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D前者和后者都对生物本身产生不利的影响6右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的菌株

4、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B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C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D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D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8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右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

5、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B经过程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C导致过程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D与过程、相比,过程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9有科学家尝试在实验室里“将狗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若能实现则下列预测中不可能的是 ( )A该囊胚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不能生育后代B若使囊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将是一个纯合的二倍体C该囊胚发育成的小狗表现为雌性,可产生含X染色体的配子D若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发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10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过程可提高A和b的基因频率B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和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D若经过过程基因C与玉米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相整合,则后代抗虫个体所占比例为1/2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B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D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12右图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染色体异常胎儿50%以上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

7、的患病率很低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1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B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作用部位和作用时期都相同C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获得四个相同

8、的黏性末端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152010年5月20日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细胞。克雷格文特尔将一种称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微生物的DNA进行重塑,并将新的DNA片段“粘”在一起,植入另一种细菌中。新的生命由此诞生,这种新生的微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并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的DNA图谱上共有约20000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应用“人造儿”技术建立微生物制造厂,制造出微生物药剂、微生物燃料及能够分解污染

9、物的微生物“清洁工”B此项技术的实现说明现在人类的能力已经拓展到完全可以“操纵”自然界的程度了C此项技术的成功说明新的生命体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D人造的有机体如果扩散到自然界,引发生物基因变化,有可能造成环境灾难,还有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16两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所生子女的染色体类型及比例是 ( )A正常21三体21四体 211B正常21四体 12C正常21三体21四体 121D正常21四体 1117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的诱导的原理相似B用卡诺氏溶液浸泡根尖的目的是固

10、定细胞的形态C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具有完整细胞周期D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18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都可培育出作物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的杂种植物可按照人们的意愿表现出两亲本的优良性状B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多倍体的原理相同C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的杂种植物一般是不育的D多倍体和二倍体植株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不需经过地理隔离即可产生新物种19右图为两个家族的系谱图。一个家族中有高尿酸血症患者,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另一个家族中有血友病患者,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家族为血友病患者家族BI1和6都是杂合子C10与1

11、2结婚,生育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D若8同时患有21三体综合征,则13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20下列对于生物进化原因解释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 ( )生物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性状可以遗传 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环境而定向变异生物进化是突变与基因重组、选择、隔离等综合作用,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ABCD21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

12、点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若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将会增加2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性大增,右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过程使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2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

13、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 )A1/8B1/6C1/11D1/1424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d控制,可以通过DNA或RNA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一对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夫妇,欲生育健康孩子,进行产前RNA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类型属于碱基对的缺失B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这对夫妇的四个孩子中表现正常的是1和4C检测突变基因的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是(ACGAGTT)D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

14、与RNA杂交后,突变基因显示一条带,可以推断基因突变发生在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内部25右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C中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种群A和种群C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C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的小D种群C的种群规模与T/t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26(10分)2008年9月25号,随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入太空的还有小麦种子,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众多秧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几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小麦的后代发生

15、了变异,有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等。(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 ,属于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小麦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 。(3)众多秧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 的特点。(4)小麦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小麦种子经太空搭载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过程 。(5)已知小麦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

16、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某小穗小麦种子经诱变处理后,表现为大穗。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6)实验表明,某些小麦种子经诱变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写出两点)。27(9分)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l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利用显微镜观察

17、巴氏小体可用 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 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 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 。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 ;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 (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28(8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

18、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的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谷氨酰胺的和精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CAA、CAG、和CGC、CGU、CGA、CGG。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2)科学家在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时,应使用 作为探针,应用 原理,来鉴定基因的碱基序列。(3)右图为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若4个体与患病女性个体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图中8和9都患病的概率是 。如

19、果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是1/10000,则该地区该病的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29(8分)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高抗旱性基因(HVA)导入小麦,下图表示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大麦染色体中剪下大麦高抗旱性基因的酶是 ,“插入”后连接在小麦染色体上需要的酶是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3)大麦高抗旱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小麦的染色体内,原因是 。(4)若一个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产生高抗旱性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表达),该植株自交,后代高抗旱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5)得到的高抗

20、旱性植株体细胞中有两个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假定HVA基因都能表达),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则该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自交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30(6分)右图甲、乙、丙表示某海岛上地雀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地雀A(深色短翅)和地雀B(浅色短翅)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地雀A和地雀B由于 而不能实现基因交流。地雀A与地雀B体现了 多样性。(2)图甲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

21、乙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若干年后,小岛上地雀C长翅性状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长翅基因的出现会使小岛上地雀种群基因库的 发生改变。若地雀C与地雀A、地雀B均不能实现交配则其进化过程是 。31(9分)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给周围生物造成很大危害,某学者对比研究了植物剪股颖生长在核污染区土壤种群和两侧邻接的非污染区种群,取样点顺常风向的方向呈直线排列,各取样点的剪股颖植株耐性指数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对核辐射抗性强的是剪股颖的 种群,其原因是 。处于非污染区的剪股颖种群样本A比样本B、C和D的耐性指数低,其原因是 。

22、(2)该学者在核污染种群中发现了某一性状与原野生剪股颖有明显差异的三种变异植株甲、乙、丙,该现象体现了变异的特点之一是 。(3)与核泄漏前相比,该剪股颖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4)调查发现在剪股颖的雌、雄植株中均有甲变异类型,请你进行试验判断该变异性状的显隐性,以及该基因所在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野生型为纯合子)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生物专题七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从基因突变的实质和特点出发,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的知识点:(1)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基因发生突变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是什么?(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

23、些,能否举例说明?【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故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和遗传信息的改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突变基因是细胞质基因或突变发生在无性生殖过程中,都不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性,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对生物本身是不利的。2【命题立意】本题以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缺失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辨析,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什么?(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什么?(3)

24、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对基因有什么影响?(4)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DNA分子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会导致该核苷酸所在的基因发生结构的改变,而对其他基因没有影响,故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减少;碱基配对方式是不变的,不会随碱基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缺失的脱氧核苷酸可能位于不具遗传效应的部位,或者不表达部位,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3【命题立意】本题以新材料为信息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和发生时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从题干获取信息。如:(1)经EMS处理后会产生什么结果?(2)后代产生多种植株的个体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

25、【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EMS的作用是引起碱基对的替换(GC转换成AT),属于基因突变,而不会引起染色体缺失,故D项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根据变异类型自交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以判断是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变成了显性基因(即突变个体为杂合体)。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基因重组发生在什么时候?(2)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实质是什么?(3)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答案】A【解析】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相同片段的交换后不会发生变异;Aa个体自交后代性

26、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基因导入羊受精卵,与羊染色体整合后导致该染色体发生结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故不能提供根本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变异提供根本原材料。5【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要求学生准确识图,理解、掌握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部位、时期和对生物的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部位?发生条件是什么?对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染色体易位的条件是什么,发生在什么部位?对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

27、析两图,甲图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图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使生物产生众多变异类型,利于生物的进化,而染色体易位发生在真核生物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一般对生物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故D项错误。6【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人工诱变的应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人工诱变的综合应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变异的不定向性。(2)人工诱变过程中诱变剂的作用是什么?青霉菌的变异类型有哪几种?【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由a

28、变异为b、c、d,青霉素的产量不等,体现了突变的多方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率是很低的,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人们需要的是青霉素产量高的菌种,图中d菌种的产量最高,因此是人们所需要的类型;基因重组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而青霉菌进行无性生殖,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概念的辨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染色体组概念的要点有几个,分别是什么?(2)单倍体的含义是什么?发育的起点是什么?(3)二倍体的含义是什么?发育的起点是什么?(4)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答案】D【解析】染色体组是指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控制着生物

29、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故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其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是将花药直接培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二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能通过无性生殖由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故D项错误。8【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知识点:(1)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可以发生哪些类型的细胞分裂?(2)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区别于其他变异的特点是什么?(4)生物

30、产生的变异哪些能够遗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动物的睾丸和卵巢中既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和卵细胞,故可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分析图示,过程为基因突变,其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过程属于染色体缺失,若发生在体细胞则不会传递给子代。各种变异类型中只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9【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几倍体?(2)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倍性也随之加倍吗?(3)如何判断生物是否可育?(4)隐性纯合几率增大

31、对遗传病患病率有什么样的影响?【答案】C【解析】据题意,该囊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由于卵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高度不育;卵细胞发育成的囊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是纯合的二倍体,使隐性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会增大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概率。10【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和原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1)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各是什么?(2)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最大的优点各是什么?(3)转基因过程中,若基因与细胞内染色体相整合,如何进行

32、遗传概率的计算?【答案】A【解析】经过过程的筛选使AAbb个体所占比例增大,A基因和b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能使玉米具有新的基因(抗虫基因),该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若抗虫基因C与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相整合,则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其后代含有抗虫基因的概率为C C =3/4C 。11【命题立意】本题从人类遗传病的不同叙述出发,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理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预防遗传病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2)抗维生素D佝偻

33、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3)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各是什么?各种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答案】C【解析】A项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B项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患者,则后代儿子都患病或患病概率为1/2;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往往会带有致病基因,染色体病患者并不带有致病基因;一个家族中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故只有C项正确。12【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各种遗传病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情况,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形的分析、理解并从图形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横坐标,即不同发育阶段,来分析其发

34、病情况。【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染色体病在胎儿出生以前受累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到出生时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可见在胎儿期流产;青春期时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较高,而染色体病较低;成人染色体病不增加而是下降,说明没有新发染色体病,而成人以后的中老年个体多基因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考查学生实验探究与调查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应选择哪种类型的遗传病进行调查?(2)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注意哪些问

35、题?【答案】A【解析】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应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调查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系为单位进行调查。14【命题立意】本题从基因工程不同知识点的各个选项出发,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培育时各需要什么样的细胞作为受体细胞?(2)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载体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什么?(4)构建重组质粒时如何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处理,目的是什么?【答案】C【解析】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需要用动物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而不

36、能用动物体细胞;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但是二者的作用不同,前者是将DNA片段进行连接,后者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构成DNA分子,后者用于DNA复制过程中;载体上的抗性基因可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而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15【命题立意】本题以新材料为载体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以及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1)从材料中科学家运用的是什么技术,该技术对人类的安全性如何?(2)从材料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案】B【解析】由于细菌相对比较低等,所以“人造儿”的成功不能说明现在人类就可以拓展到完全可以操纵

37、自然界的程度;“人造儿”的成功说明新的生命体可以通过实验制造出来,而不一定再通过漫长的进化了;科学是把双刃剑,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实现都具有有利的和有害的两个方面。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如果此项技术应用在建立微生物制造厂,制造出微生物药剂、微生物燃料及能够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清洁工”就可以造福人类;但是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那么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危害人类,而且人造的有机体如果扩散到自然界,引发生物基因变化,有可能造成环境灾难。16【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遗传情况。【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配子形成的原因,利用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出后代各种情况的概率。【

38、答案】C【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中1/2正常,1/2异常,所以两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1/21/21/4,21三体的概率为21/21/2=1/2,21四体的概率为1/21/2=1/4。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实验“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各是什么?(2)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溶液的作用是什么?(3)细胞周期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阶段?(4)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结果如何?【答案】C【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

39、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少部分细胞经诱导后染色体数目可以加倍;卡诺氏溶液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实验中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阻止细胞分裂,故其细胞周期是不完整的。18【命题立意】本题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选项辨析为核心,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各是什么?(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实例和发展情况如何?(3)物种的概念是什么?新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哪些?【答案】D【解析】植物体细胞杂

40、交形成的杂种植株目前还不能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表现出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若进行杂交的体细胞含有偶数个的染色体组,则杂种植物是可育的;多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形成的杂种植物与亲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具有生殖隔离,D项中形成的杂种植株不需要经地理隔离就可以产生新物种,如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植株。19【命题立意】本题以染色体数目变异相结合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注意的关键点是:(1)从题干获取的信息有:高尿酸血症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

41、遗传病。(2)根据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确定甲、乙两家族遗传病的遗传方式。(3)写出需要计算概率孩子双亲的可能基因型,计算相应的概率。【答案】D【解析】根据系谱图可知,甲家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为血友病患者家族;乙家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高尿酸血症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可判断乙家族患高尿酸血症。由10为患者,基因型为XhXh可知,I1和6的基因型分别为XHXh。10与12结婚,其基因型分别为aaXhXh和AaXHY,表现型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1/2=1/4。由8同时患有21三体综合征,则其基因型为Aaa或AAa,9基因型为aa,后代中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2/3+1/21/

42、3)=1/4。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并对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辨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用进废退学说的内容是什么?(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什么?(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答案】B【解析】是用进废退学说的内容;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故B项正确。21【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信息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和从新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有:(1)生物进化与环境选择的关系是什么?(2)生物进化与基因频率是什么关系,环境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有

43、什么影响?(3)物种的含义是什么,判断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什么?【答案】C【解析】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有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仍然可能产生可育后代。22【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生物物种的形成过程。【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群落和种群的含义是什么?(2)细菌变异的来源都有哪些?变异的特点是什么?(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答案】D【解析】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的是一个种群。依题意,分别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其中细菌为原核生物,其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抗生素只是对细

44、菌的抗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而不能使其发生定向变异。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在胚胎致死的特殊情况下基因频率的计算。【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如何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如何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答案】C【解析】F1代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代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AY,F1代金鱼随机交配,F2代为3/8 XAXA、3/8 XAY、1/8 XAXa、1/8 Xa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

45、的基因频率为1/11。24【命题立意】本题以凝胶电泳带谱图和探针杂交带谱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相关知识和DNA杂交技术的应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什么是基因突变?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2)核酸杂交技术的原理是什么?(3)限制酶的作用是什么,用限制酶切割后DNA分子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4)如何进行凝胶电泳带谱的分析?【答案】D【解析】图示苯丙酮尿症基因的突变是由于碱基AT,所以该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用于检测基因的RNA分子应与检测片段互补配对,因此检测突变基因的探针核苷酸序列为UGCACAA。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可以确定1和

46、4基因型为DD,3基因型为Dd,2基因型为dd,表现正常的是1、3和4。正常基因有三个限制酶切点(其中一个位于苯丙酮尿症基因内部),因此基因被限制酶切成两个片段,显示两条带;而突变基因的限制酶切点仅位于苯丙酮尿症基因两侧,切割后基因d完整,只能显示一条带。25【命题立意】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1)要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t基因的比例变化情况,种群C的规模与T/t和W/w分别呈现怎样变化?(2)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依据是什么?(3)基因库的含义是什么?【答案】B【解析】分析图表,种群A与种群

47、C中,等位基因1和2都没有消失或改变,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图表中种群C等位基因1中t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可见Tt杂合子会逐渐增多。分析表中数据,种群C的规模明显小于A,与等位基因1基因频率的变化密切相关。26【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育种应用及不同育种方式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方面:(1)基因突变的含义、特点是什么?突变的结果可能有哪些,原因是什么?(2)培育纯合品系的方法是什么?【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1)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3)发生频率低、不定向 (

48、4)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或F1)因性状分离出现矮秆 (5)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或取该大穗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取纯合体,选取其中的大穗个体即可)(2分) (6)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突变后的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突变发生在DNA的非基因区段;该突变为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解析】由题干信息,经太空搭载后,种子播种后,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说明该变异是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点。由题干信息,这株小麦的后代发生

49、变异,产生十多种品种,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由题干信息,该小麦经太空搭载后仍然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出现一定量的矮秆植株,说明该小麦为杂合子,产生的变异为隐性突变。若获得纯合品系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连续自交,或者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突变发生在DNA的非基因区段、该突变为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等原因,可能导致突变后性状不发生变化。2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1)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需要的染色剂是什么?(2)减数分裂过程中

50、,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异常分配或导致什么结果。【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1)碱性染料(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 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2分) (2)2 转录 (3)橙色 XAXaY 父方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A、Y染色体没有分离【解析】(1)巴氏小体位于X染色体上,可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由题干可知,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而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所以可用巴氏小体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2)由题干“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l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可判断

51、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中有2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不能正常解旋,导致转录过程受阻,影响基因的表达。(3)基因型为XAY的猫,由于具有A基因,其毛皮颜色为橙色。橙黑相间的雄猫应具有XA、Xa,故其基因型为XAXaY,根据题亲本基因型,可以判断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是父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XA、Y染色体没有分离。28【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遗传概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及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能够准确分析遗传系谱图并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然后根据系谱图写出各成员可能的基因型,最后根据基因型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答案】(每空1分)(1)G/C

52、(2)标记的致病基因的DNA单链 DNA分子杂交原理 (3)常 隐 1/6 1/36 1/100【解析】(1)对比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密码子的突变体为:CGACAA或CGCCAG,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突变为A,则基因中发生的突变碱基对是G/C。(2)用于检测的DNA探针是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DNA单链,通过DNA分子杂交原理可检测碱基序列是否与致病基因相对应,因此判断是否携带致病基因。(3)由图中1、2正常,生育患病的女儿,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与患病女性(aa)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1/21/2=1/6。由系谱图可知,5基因型为1/

53、3AA或2/3Aa,6基因型为Aa,8和9都患病的概率是(2/31/4)(2/31/4)=1/36。如果该病的发病率为1/10000,即aa基因型的概率为1/10000,a的基因频率为1/100。29【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的操作工具、原理和基因工程与遗传定律的综合应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有:(1)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有哪些,具体作用是什么?(2)黏性末端的含义是什么,具体形成过程是什么?(3)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后形成上图所示三种情况,然后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答案】(每空1分)(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2)如右图所示 (3)不同基因

54、(DNA)都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都具有相同双螺旋结构(4)3/4 (5)100% 50% 15/16【解析】(1)基因工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DNA连接酶则将断开的DNA片段进行连接。(2)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往往是回文序列,切割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可写出黏性末端。(3)基因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拼接,原因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且都具有相同的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一个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相当于是杂合子,故后代具有该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5)若两个基

55、因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相当于显性纯合子,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后代全部具有该基因,故全部表现为高抗旱性。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则相当于杂合子,与非转基因作物杂交,后代有50%个体含有该基因。若两个基因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没有该基因的个体只有1/16。30【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像和表解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生物的进化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从以下几个人方面入手:(1)准确识别图形,并能得知三种地雀的关系。(2)能叙述渐进式物种形成过程。【答案】(每空1分)(1)地理隔离 遗传(基因)多样性 (2)地雀A和地雀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56、,(或小岛和大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变异) (3)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C。(上述答案要点涉及:进化内因突变,外因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和不同环境的选择引起基因频率的不同改变,选择对象是种群。最终结果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导致生殖隔离。)【解析】(1)图甲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乙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雀分别

57、适应大陆和小岛两个不同的环境。地雀A和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这两种地雀仍然是同一物种,所以这二者的差异可以反映体现遗传的多样性。(2)长翅出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了长翅基因,导致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地雀C与地雀A、地雀B均不能实现交配,则说明地雀C已经进化为新的物种。其进化过程是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C。在叙述过程中主要要点的阐述,应该涉及的内容有:进化内因突变,外因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

58、和不同环境的选择引起基因频率的不同改变,选择对象是种群。最终结果基因频率不同方向积累导致生殖隔离。31【命题立意】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生物的变异、进化和实验探究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1)准确分析图形,观察污染区和非污染区耐性指数和种群样本与常风向的关系。(2)生物变异的来源都有哪些?(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4)探究变异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1)核污染区 长在核污染区土壤上的种群耐性指数比非污染区种群高,核污染的环境将耐性指数高的剪股颖选择保留了下来 由于常风向的原因,样本A剪股颖很少

59、受到核污染,而样本B、C和D剪股颖经常受到来自污染区的影响,被环境选择出耐性指数高的植株 (2)不定向性 (3)发生了进化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选取多株雄性甲变异型植株和雌性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种子,然后播种收获的种子,并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情况,若子一代个体都为甲变异型植株或变异型植株多于或等于野生型植株,且雌雄植株均有,则该变异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一代个体雌性个体为变异型,雄性个体只有野生型,则该变异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若子一代中没有甲变异型植株出现,则将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分析子二代的情况,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性个体出现变异型,则该变异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60、;若子二代中雌雄个体均有变异型和野生型,则该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分)【解析】(1)据图可知,长在核污染区土壤上的种群耐性指数比非污染区种群高,原因是核污染的环境将耐性指数高的剪股颖选择保留了下来。由于常风向的原因,样本A剪股颖很少受到核污染,而样本B、C和D剪股颖经常受到来自污染区的影响,被环境选择出耐性指数高的植株。(2)核辐射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同一性状出现三种变异类型,说明了突变是不定向的。(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图中种群耐性指数发生变化,故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种群发生了进化。(4)对基因位置的判断,一般是选用雌性隐性纯合子和雄性显性纯合子一对亲本进行杂交,然后根据遗传定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