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ku娄胃昴mo 毕觜z 参sh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斗牛女虚危室壁【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官苍龙、北官玄武、西官白虎、南官朱雀。【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盘。(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轮、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左右】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国
3、】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指天下、全国。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yn、青、徐、扬、荆、豫
4、、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河内】黄河以北地区【河东】黄河以东地区【河西】黄河以西【江南】泛指长江以南【江左】即长江以东【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关西】函谷关以西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纪年法】(1)帝王纪年,以元年、二年、三年递记,直至旧君位终为止。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5、(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采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此后凡老皇帝去世或禅位,新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年号,叫做“改元”。遇有重大事件,往往改元以志纪念。有时一个皇帝改元好几次,如汉武帝曾改元十一次。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3)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而正式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其方法是讲天干的单数与地支的单数相配,天干的双数与地支的双数相配,这样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6、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
7、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3)时节纪月法。古人将每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此类推。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2)干支纪日法。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fi ),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
8、“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
9、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现代时间 19-21点21-23点23-1点1-3点3-5点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0、。”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名(父亲起的)弱冠仪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号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根
11、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 名和字的关系:1.同义互训,即相同。如(1)、(2)。2.同类相及,即相辅。如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3.近义联想,如张飞字翼德,有“翼”而“飞”,岳飞字鹏举,由“鹏”而飞。4.反义相对,如(3)5.古语活用,及名、字取自古书古典。如(4)、(5)、(8)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
12、加“伯(孟)”、“仲”、“叔”、“季”表弟兄长幼。如: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古代礼仪 周礼一部谈政治制度的书,汉初时原名周官或周官经,改称周礼。仪礼原名礼、礼经,汉代学者一起所讲为士人所必习的礼节,故称之为士礼。礼记是一部关于儒家各种礼仪的论著、杂说汇编。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古人对“死”的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
13、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嘉礼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婚冠礼:男子20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女子15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我们刚学过的鸿门宴中就有礼仪制度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2、车骑:由以左为尊。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1、贬 降职 2、谪 被罚流放贬职 3、徙 调职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4、判 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 5、除 任命,授职古时年龄称谓 1、孩提两三岁 2、总角(垂髫)幼年泛称 3、黄口10岁以下都称 4、豆蔻女13、14岁 5、及笄之年女15岁 6、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 7、桃李年华女20岁 8、弱冠 男性20岁 9、而立30岁 10、不惑 40岁 11、天命 50岁 12、花甲60岁 13、古稀 70岁 14、杖朝男性80岁 15、耄耋((mo di):)80-90岁泛称 16、鲐背年至90岁 17、期颐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