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的一滴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蓊郁()峻峭() 虚掷()甬道() 徜徉()() 黑魆魆()涟漪()() 一瞥() 深邃()水漉漉() 引擎() 游弋()【答案】wngqiozhyngchngyngxlinypisulqngy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划(2)混(3)创【答案】(1)hu/hu(2)hn/hn(3)chun/chun2语境辨析法(4)手拿缪()斯女神的精致塑像,缪()东伟要求全体员工运用智慧,未雨绸缪(),确保这次发布会圆满结束。(5)随着消费者对白燕窝需求量的增加,商家也开始挖空心思去漂()白、染色、黏胶使燕窝变白来迎合消费者。所以那些外表
2、看起来非常漂()亮的燕窝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燕窝。买来炖制一两个小时后,水面会有油状漂()浮物或黏液。【答案】(4)mi/Mio/mu(5)pio/pio/pio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2)(3) (4)(5)【答案】(1)姿/恣/咨(2)消/销/硝(3)氅/徜/敞(4)厮/撕/嘶(5)睫/捷/婕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震耳欲聋:_(2)情有可原:_(3)湖光山色:_【答案】(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3)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2理解辨析(1)峻峭俊俏“峻峭”形容山高而陡。适用对象是山峰。“俊俏”指(相貌)
3、好看。适用对象是人。(2)沉默缄默“沉默”指不爱说笑,或不说话,程度较轻。“缄默”指闭口不说话,程度较重。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震耳欲聋,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2)当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都觉得老李之所以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3)孙犁在山地回忆中说:“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湖光山色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4)我们所说的美丽不是峻峭,而是精神境界,他们奋发向上,团结进取,就是美丽人的精神特征。()(5)王亚楠这次扮演一位缄默
4、寡言、毫无幽默感的特工,他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微妙的肢体动作,把人物演绎得令人赞叹。()【答案】(1)此处比喻喜剧语言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应用“振聋发聩。”(2)(3)按照文中的意思,应该指“阜平这里的环境较差”,所以用“穷山恶水”较好。不合语境。(4)此处指相貌好看,应用“俊俏”。(5)此处指不爱说话,应用“沉默”。 常识速览与孤独结伴的作家梭罗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只身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
5、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如今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拥有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梭罗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代表作品有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郊游缅因森林瓦尔登湖。心灵的记录梭罗是超现实主义的中心人物之一。超现实主义强调直觉作用,对纯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自然、荒无人烟的旷野丛林一往情深。梭罗为了体验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便独自到瓦尔登湖畔结庐定居。梭罗的最终目的不在生活本身,而是旨在启发读者对一切问题(包括教会和美国宪法在内)进行重新评价。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
6、回来后写了瓦尔登湖一书。神的一滴是其中一部分。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瓦尔登湖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远离尘嚣后心灵获得自由的愉悦;同时表达了对工业文明侵害自然造成的破坏的痛惜之情。它告诉人们:人生的真谛在于不应将时间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净化心灵、固守家园的神圣使命上。 文脉梳理遭遇破坏的湖洗净污浊和油腻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如何理解第2段中“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这句话的意思?_【答案】(1)这句话写
7、出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爱。(2)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2如何理解第2段中“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这句话的意思?_【答案】(1)这一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被砍伐,鸟儿失去了生活处所,无法歌唱;人也是这样,作者失去了自然,文思也会枯竭。(2)文中蕴含着悲伤和无奈,写出了作者对自然被人为破坏的痛心。3如何理解第4段中“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这句
8、话的意思?_【答案】(1)此句话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得短暂、易变而虚幻。(2)“虽然”指出了瓦尔登湖所受破坏之大。作者慨叹它“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是说它在现实文明的粗暴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变化中一直以年轻、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二、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作者年轻时候的瓦尔登湖是怎样的?作者对此的感觉怎样?请在下图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答案】(1)“大地的眼睛”(2)浓而密的树(3)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虚掷5文章最后说:“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_【答案】
9、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对现代化的喧嚣生活的厌弃。“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暗指繁忙的现实生活和现代工业。“洗净”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油腻”更表现了作者的好恶,表达略显含蓄而富有深意。6本文选自瓦尔登湖,题目是编者加的,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神的一滴”为题蕴含着怎样的情感。_【答案】(1)紧扣描写对象瓦尔登湖庄严、纯洁的特点,能很好地表现瓦尔登湖淳朴、自然的原生态美。(2)这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之情,表现出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合作探究7梭罗单身只影,跑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隐居,
10、以他的亲身实践启发人们简化生活,回归自然,对此你怎么看?_【答案】(观点一)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值工业崛起阶段,市场经济的强大势头导致拜物教的盛行,在这个时候,梭罗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自觉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精心观察,启发人们摆脱物欲的枷锁,探索内心世界,体验生命本身作为奇迹的激情,过一种更为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壮举。(观点二)我们也应看到,梭罗的举动虽然值得敬仰,但不能模仿,如果人人都过一种只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那全社会的经济怎么发展?从经济学角度讲,富有阶层的奢侈往往能创造许多就业的机会,况且,物质文明的发展毕竟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从社会发展
11、的角度来说,梭罗的这一举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不可能在全民范围内推广。当然,我们虽然不能像梭罗一样过隐居生活,但我们可以像梭罗一样思考,梭罗无疑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启示。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生动形象的比拟梭罗极善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梭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是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
12、,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2写法指导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运用比拟,可以使色彩鲜明,使描绘更形象,表意更丰富。在运用比拟手法时,要注意和比喻手法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
13、喻体必须出现。3迁移运用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不少于100字。_【写作示例】水边的柳树,在初春料峭的寒意中,悄悄伸了一个懒腰,微睁着嫩黄的柳眼,轻绽开细细的修眉,饱看这分别了一整个冬天的景色。调皮的春风,一会儿跑来把柳条推来推去,把站在柳条上的小鸟赶跑;一会儿又向柳树爷爷撒娇,把柳树爷爷长长的胡须摇到水面上逗小鱼玩。不远处的鸭鹅呼朋引伴,哼着小曲巡视着湖面。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栖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其实,
14、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梭罗在劳作之余,面对瓦尔登湖的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梭罗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应用角度】“个性”“寻找精神家园”“心态”“选择”等。2精彩应用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破碎的外界,发现它确实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与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开始反思:索取的是否
15、早已足够,何时才能放下浮躁,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的琐屑与浮华将我们推至深渊,我们也将自然残存的美好逼入死角,当自然彻底走失的那天,也将是人类的终结。 佳作领悟导读:梭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瓦尔登湖的美好风光及其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契合及对瓦尔登湖的深深喜爱之情。而学群的可可西里则揭示了可可西里这块天地对于处在困境中的当今人类的哲学意义,高度赞美了这块神奇天地依然保持着大自然固有的纯洁、辽阔、宁静的美好特征,以及它给人类留下了高瞻远瞩、驰骋灵魂的最后场所。它启示我们要学会敬畏大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可可西里学群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
16、平静。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样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草地、湖泊和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有某种只有沉默的山知道的东西,只有旷远的天知道的东西。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它们反刍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寥廓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其间走动的动物,无不带上神性。一朵花、一片叶子就像一位先知。因此,羚羊的啃食,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真的羡慕那些
17、在这里游走的生命:不用开会,不用呼吸污浊的空气,不用忍受噪音,不用在不想笑的时候做出一副笑的模样,不用去做那些你并不想做的事情,坚守简单而纯粹的生命。真想变成一头羚羊,一匹野驴,或者哪怕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一生,饿了,就低下头,伸出舌头撩起一把草,用嘴唇捉住,一扯,把大地,把季节,把遍洒阳光和雪花的天空一齐扯动。我试着像野兽一样行走,一直走到看不见公路看不见汽车的地方。在这里,寂静是可以吸入脏腑的。你响亮地听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脚步。满世界都是这种声音。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它的神奇。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人用他的脚步向着大地朝圣。
18、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风在我的里面吹拂,河水在里面奔涌,连雪山也牵带着白云移来胸间。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片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雪山就像童话中的城堡,阳光给它披上了一层甜美的红云。野生动物纷纷出场:藏羚羊,牦牛,野驴,黄羊,白唇鹿,狼,还有许多鸟类。它们是童话的主角。连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中,它们的影子在雪地上轻轻悄悄地游移。雪其实是来到地面的天空,天空来到地面上,地面也就成了天空。走到雪地上,每一个脚印都
19、印在天空的洁白上。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过的地方,好让我们站在高处放眼遥望,灵魂有一个驰骋的地方。庸常的市井生活,似乎不再缺少什么。它缺少的只是辽阔。人们抵达了许多地方,唯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如此说来,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有改动)【悟亮点】1理解句子含意(1)解释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提示:我从可可西里走过,我的身心与这片宁静而辽阔的大地似乎完全融为一体,我的生命,我的脚印成了大地的一部分,我的灵魂也获得了大地赋予的宁静和辽阔。(2)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提示:人们实现了自己的许多目标,但
20、唯独没有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像大自然中的旷野和旷野中的诸多生命那样,拥有和谐、安详、淳朴和开阔。2鉴赏表达技巧(3)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提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草地、湖泊、天空全都带有人的静默的神情。(4)第段写雪景,请简要分析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提示:第段是对可可西里壮观雪景的描写。把下大雪的情景比喻为“一片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 里”,写“阳光”为“雪山”“披上了一层甜美的红云”,而“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中”。通过这些描写,把可可西里的自然景物天真、纯朴、活泼的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3分析结构(5)分析结尾的好处。提示:结尾
21、句含蓄蕴藉,升华了文章的主旨。青藏高原具有辽阔、宁静、安详、壮美的特点,具有其他任何已被世俗化了的土地所不具备的滋养人类灵魂的功能。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混浊(hn)睫毛(ji)惬意(qi)慵懒(yn) B虚掷(zh) 黑魆魆(x) 吞噬(sh) 冰藏(zn) C涟漪(y) 缪斯(mi) 一瞥(pi) 引擎(qn) D湖泊(p) 创伤(chun) 深邃(su) 徜徉(chn) CA项,“混”读hn;B项,“藏”读cn;D项,“创”读chu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挥霍甬道葡萄藤振耳欲聋B姿容砍伐洗牒子湖光山色C皱纹暄嚣舞台剧情有可原D神秘
22、肮脏水漉漉森林蓊郁DA项,振震;B项,牒碟;C项,暄喧。3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我宁愿把一天中最_的光阴这样虚掷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_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火车从来不停下来_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_这些风景的。A宝贵诱惑欣赏留心B宝贵引诱欣赏关心C珍贵诱惑鉴赏关心D珍贵引诱鉴赏留心A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当作珍宝看待,重视。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引诱: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诱惑。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鉴赏
23、: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留心:注意。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51532093】A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B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C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D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DA、B、C三项运用了比喻,D项运用了拟人。5下面句中加点的“华丽的铜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51532094】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
24、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A“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湖底泥土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B“铜色”是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C“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D“铜色”是天空飘浮的云朵倒映在湖水里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C由原文“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可知“华丽的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四段写道“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这一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了作者看到依然美丽纯洁的瓦尔登湖后所产生的内心的欢乐
25、、喜悦之情,是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爱之情。B文章第五段写道“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这句话意思是瓦尔登湖是大自然的作品,大自然以其自然、朴素、纯真创造了瓦尔登湖,故“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而历史又把瓦尔登湖留给了康科德河,并且成为生长于康科德的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C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一首短诗,从内容上看,写出了作者生活在瓦尔登湖的幸福感,崇尚自然是作者最高尚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有助于突出、深化文章的主题,但形式上行文有点单调呆板。D文章标题“神的一滴”是对“海是神的一滴泪”的化用,用于本文之中,形象地写出瓦尔登湖的澄澈、明眸,瓦尔登湖是“神”的杰作。表现出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由衷地喜爱。C这首诗从结构形式上看,短诗的引用能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美、参差的美,避免了行文的单调呆板。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