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字词(35分)1、看拼音写汉字(15分)pnsn o ji mo tn yn hu bn b sh jin yur co zn x n yu hu a m j sng j li xu ru b r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捕捞(lo、lo)娇嫩(nn、ln)挑拨(tio、tio)眸子( m、mu ) 绿蔓(mn、wn)沮丧(sn、sn)涟漪( y、y )挨近( i、i ) 3、同音荟萃。(4分)m ( )色 坟( ) 仰( ) 屏( )j ( )集 ( )烈 ( )体 ( )怕4、沙里淘金(选择正确字义,填序号)。(4分)(1)怪可惜 ( ) 1、很2、埋 3、妖 4、
2、令人捉摸不透 5、惊奇(2)生怕 ( ) 1、很2、没有成熟 3、不熟悉 4、长出(3)不容置辩( ) 1、盛装、2外貌 3、允许,准许 4、对人大量(4)睡的好熟( ) 1、精通2、了解得透彻 3、程度深 4、果实长成5、在下划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8分) 的教育 的丛林 的回忆 的目光 地闪动 地呼唤 地操纵 地欣赏二、句子万花筒。1、将下面的语句不写完整。(5分)(1)欲要看究竟,_。(2)_,万事功到自然成。(3)宝剑锋从磨砺出,_。(4)虚心万事能成,_。 (5)世上无难事,_。2、句子加工厂。(7分)(1)一种尖细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
3、)(2)我受到了启示。(扩句)(3)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4)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成“被”字句:(5)父亲的教导让我终生一辈子受用不尽。(修改病句)(6)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A(两人都在上课): 于老师 张老师在上课 B(于老师问张老师): 于老师 张老师在上课 三、课文梳理间。(16分)1、落花生一课讲了作者是_,他的笔名是“_”。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 _的人,不要做_的人。2、钓鱼的启示里,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_,_ ”的道理。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
4、话来解释:“_,_。”4、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代一个叫_的县令的故事。6、“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一句中,加点字的引号的作用是:_。这个“鱼”的含义是:_。7、“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这段话中的第一个“路”是指_;第二个“路”和第三个“路”的含义一样,是指_。“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引申含义是: _。有一则和它意思相近的外国谚语:“ 。”四、阅读与感悟。(一)钓鱼的启示节选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
5、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来源:学#科#网Z#X#X#K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
6、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_。(1分)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2分)(1)父亲划( )着了一根火柴。划:_(2)你得( )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2分) 盯 _照样子,写出四个表示“看”的两字词语注视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猜想一下,父亲这会儿内心里回想些什么?(2分)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父亲可能想:“ ”来源:学5、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哭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_,从“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2分)父亲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坚决?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个做法?
7、(2分)6、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7.读了这个片段,我想对父亲说什么?(2分)(二)钓鱼的启示节选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己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请写一句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1分)2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8、”指的是: ,如: (2分)3这个文段主要写: ,此时作者的心情是: 。(2分)4“沮丧”是什么意思?当年那个孩子为什么沮丧?(3分)5反复读父亲告诫我的话,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3分)(三)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猜疑 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ng xng )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
9、,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 x)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 细心)将包装重新
10、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在正确的读音和词语上打“”)(2分)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 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5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11、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 ”、“ ”这两个词了解到。第三自然段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的 心情。(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是 ;二是 。4、请你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