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1)秦的开创性:秦朝的历史地位一方面体现在统一全国;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体现的是制度方面的开创性,对此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秦崩溃的启示:从秦朝崩溃的原因认识到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命运。(历史解释)(见学生用书P8)一、秦的统一条件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历史条件秦地理位置
2、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_法家_,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策略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时间公元_前221_年拓展疆域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_西南夷_的控制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_辽东_的万里长城巩固统一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拥有_至高无上_的决定权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三公指_丞相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郡县制_,地方政权设有_郡、县_两
3、级。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其主要官员由_中央_任免和考核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_编制户籍_,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统一的意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史论阐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核心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之下设诸卿。三公既相互
4、配合又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制度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二、秦朝的暴政1表现(1)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秦朝刑法严苛;为了钳制思想,“_焚书坑儒_”。(2)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影响:_阶级矛盾_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秦末农民起义时间公元前209 年爆发地大泽乡过程在_陈胜、吴广_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_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
5、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秦朝灭亡公元前207 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楚汉战争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发动了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的失败告终 【体系构建】(见学生用书P9)【情境史料】史料一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答:相互分权,相互牵制。(2)依据史
6、料二中的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答: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史论生成】全面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比较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的规定;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权力制衡:三公等相互牵制,无法独揽大权。(3)皇权中心: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4)充分体现“家天下”:各级官员的任命都由皇帝一人决定,很多官职如宗正、奉常等专为皇帝设置,国与家同治。2影响(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
7、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迁移应用】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D)A实施严刑峻法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解析】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符合题意;实施严刑峻法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A不符合题意;B、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B、C不符合题意。2下图是秦
8、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它反映的本质特征是(C)A中央官员互相牵制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解析】图片反映秦朝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央官员互相牵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皇位世袭,排除B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情境史料】史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分封制在传承与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
9、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原因:王室衰落;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分封制崩溃。措施: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推行郡县制。(2)根据史料二,分别概括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答:分封制特点:实行世袭制度;诸侯权力不断加强,使周朝政权不稳、国家动荡(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郡县制特点:实行任免制,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将层层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巩固了国家统一。【史论生成】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主要不同不同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迁移应用】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统一度量衡
11、和货币【解析】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然也有利于维护秦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但相比较而言,郡县制更为直接有效,故排除。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B)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 B C D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即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这些制度将农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农民的管理,故排除;这些制度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行政权收归中央,故排除;其他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