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秋天的雨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125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秋天的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秋天的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可以说,这是一篇让学生置身于美,让学生从头到尾感受美的文章。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忧愁,但更多的是浪费了这么美的一篇文章。 一、 采用音乐铺垫,可引人入胜 正是基于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一观念,我

2、在教学伊始就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再配以优美的语言:你们听,那舒缓的节奏似乎在述说着秋天的美丽,有随风起舞的落叶,有让人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然后,让学生自由讲述对秋雨的印象。接着便引到课题“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这是导入环节。音乐作为背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同样,在欣赏秋天的美景时,我也配上了音乐,漂亮的画面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幕一幕地放映于眼前,那绝对给了学生纯粹的享受,甚至达到灵魂的宁静。 二、 注重以读为本,但

3、平淡乏味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很多种形式的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觉得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在朗读上显得平淡乏味,似乎很多地方的朗读都沿着一条不变的模式在进行:自由读、点名读、齐读。这让我觉得没意思,像走过场一样,更让学生觉得没意思,像走马观花一样。自己在上的过程中便感觉到学生提不起劲头,因此,朗读上的要求可以说根本没有达到。后来,我根据竺老师的指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学生分发礼物,这些礼物便是课文中出现的秋天里的事物;然后,我让他们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一说你是否喜欢这个句子,为什么;接着,便鼓励学生有感情

4、地朗读这个句子;最后,请读得好的人把礼物贴到黑板上去。这样的设计,第一个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二个可以给每个学生以明确的安排,任务不多,就一个句子,只要你把它读好,把它记住;第三个在黑板上呈现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后,就水到渠成地解释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所以说,这个方法是一举三得。 三、 引导语言积累,却收效甚微 优美的语言为我所用,是这篇课文的另一大教学重点。一堂课中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句子的朗读、理解和应用。我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安排学生这节课要牢记几个句子,只是一味地要他们读课文,读喜欢的句子,而读又是形式主义地在读,因此,这节课学生的收获似乎不大。我想,可以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后,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记几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构建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应用到日后的写作或口语交际中去。 四、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是不大满意的,虽然领会了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但没有在教学中真正达到那方面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精益求精地预设,和谐自然地生成,不求多,只求实,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